大陸學者:台灣同胞心向祖國的史實難以改變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5-07-18 16:36:5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電 (記者 陳建新)針對台灣地區領導人日前發表“台灣未派人參加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等言論,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汪小平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指出,賴清德歪曲事實的政治操弄改變不了台灣同胞心向祖國的史實。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台灣回歸祖國懷抱。回顧這段歷史,汪小平提到,當時國民政府通過設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後改為台灣省政府),全面負責接收和重建工作。島內亦積極推行去殖民化運動,恢復中華文化教育,取得顯著成效。
1946年1月,《恢復台灣同胞國籍令》頒布。同年8月,為紀念台灣光復,島內將10月25日定為“台灣光復節”。“由台灣音樂家創作于1946年的《台灣光復紀念歌》傳唱全島,表達了台灣同胞對回歸祖國的喜悅之情。”汪小平説。
他談道,也是在這一時期,林獻堂、葉榮鐘、丘念臺等15位台灣各界知名人士自發組成“台灣光復致敬團”,赴南京拜謁中山陵,後至陜西祭拜黃帝陵。因大雨阻隔,致敬團改在耀縣舉行遙祭儀式。林獻堂在儀式上感慨“光復後已覺有可愛護的國家、可盡忠的民族,永不願再見到有破碎的國家、分裂的民族”。汪小平認為,這一歷史場景,展現了台灣同胞認祖歸宗的赤子之心。
“台灣光復後,台灣同胞積極參與祖國的各項事務。”汪小平舉例,1946年11月,“制憲國民大會”在南京召開,台灣分配有18個參會名額,依照程式,最終選出連震東、謝娥、南志信等18人組成代表團,于當年11月15日在南京出席了大會,代表台灣同胞參與了這一重要活動。這些歷史人物名單和事跡,至今仍可在檔案中查證。
不僅如此,台灣和祖國各地在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也在蓬勃開展。他表示,當時為鼓勵和幫助台灣同胞將子女送至各省學習,教育部門曾通知各地對臺籍學生“應比照邊疆學生予以優待從寬取錄”;為便於台灣考生升學,福建協和大學在臺設立考區。此外,還有一大批台灣公費生來到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求學。
在體育方面,汪小平説,1948年5月,“第七屆全國運動會”在上海舉行,台灣省代表團共有100余名運動員參與其中,並取得優異成績。
賴清德此前在新竹發表所謂“團結十講”第三講,聲稱“台灣沒有派人參加1946年舉行的‘制憲國民大會’”,遭島內各界質疑罔顧歷史和先賢事跡。
“賴清德的有關言論在史實面前不攻自破。”汪小平表示,從“台灣光復致敬團”到“國民大會”中的台灣代表,從教育交流到體育競技,歷史清晰地表明:台灣同胞始終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同胞與祖國人民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意識深深植根于歷史土壤中。(完)
相關新聞
- 2025-04-02國臺辦:東部戰區近日台島周邊演訓是必要措施 正義之舉
- 2025-07-16國臺辦:民進黨當局威脅恐嚇抗戰老兵,其心可誅,其行可恥
- 2025-07-16國臺辦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台灣光復80週年各地舉辦相關紀念活動情況
新聞推薦
- 賴清德即將竄美“朝聖”,“台獨金孫”又要慷慨解囊!2025-07-18
- 飛行2.25億公里來到地球 這塊石頭被拍出530萬美元天價2025-07-18
- 免簽“朋友圈”又雙叒叕“+1” 出入境旅遊“説走就走”更便捷2025-07-18
- 四句話,讀懂這五年商務高品質發展2025-07-18
- 感悟抗戰史詩!160余位駐華外交官參觀抗戰勝利80週年主題展覽2025-07-18
- 團結才能共贏 攜手方可共進——中國以高水準對外開放為世界經濟注入暖流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