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七夕,鵲橋下游來一對鴛鴦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5-08-29 10:52:36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在中國文化中
鴛鴦被視為恩愛
和忠貞不渝的象徵
它們成雙成對出現
形影不離
被譽為“愛情鳥”
今日七夕
一對鴛鴦游來
將美好的祝願
送給天下有情人
畫中有愛意
搭配上桃花意境更佳~
春江水暖
桃花盛開正旺
一對鴛鴦在水中游玩累了
上岸休憩片刻
△《桃花鴛鴦圖》(局部),南京博物院藏
雌鴛鴦忙於整理羽毛
雄鴛鴦則靜靜站在一旁
時而放空,時而觀望四週
生怕一絲風吹草動
驚擾了正在專心“打扮”的另一半
△《桃花鴛鴦圖》,南京博物院藏
頭頂的桃花伸出枝幹為它們遮陽
一陣花瓣雨滴落
猶如大自然噴了香水
靜謐而浪漫
世界仿佛只有你我二鳥
風的拂過都變得溫柔
時間溜走的時候
也會忍不住回頭看看它們
“磕”上一口
這樣一幅千年前的春日美景
為現今溫度漸涼的秋日
帶來了一絲暖意
看看你的嘴角
有沒有為這對鴛鴦的恩愛
揚起一絲微笑呢
畫中有話 如何做到?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桃花”“鴛鴦”
都暗喻著情愛有關的事
在繪畫的處理上
“主角”之外
再加入一些“野趣”
能夠為畫面增添幾分雅致
正如畫面右下方的水邊草花
葉綠花白,皆以粉色敷染
顏色濃厚,色相沉著
野草向左上伸展
桃花向左下出枝
將視覺的重心
自然地指向鴛鴦
突出畫面C位
更顯出鴛鴦的色彩艷麗
整幅畫大體採用勾勒填彩法
也就是先用線條勾勒出輪廓和細節
再進行填色的畫法
後經重彩渲染而成
一首凝固了千年的浪漫詩篇
躍然紙上
不止于畫
古人有多喜愛鴛鴦
古人不僅以畫傳情
還喜愛打造實體的愛情信物
來傳遞、寄託情感
比如遼代的鴛鴦金挂件
一對鴛鴦情侶
羽翼相疊,栩栩如生
千年如一日地陪伴著彼此
眼波流轉間
滿是繾綣深情
△遼代,鴛鴦金挂件,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或許是由於太過喜愛
古人將具象化的鴛鴦
轉變為一種中國傳統紋樣
廣泛用於各類工藝品和裝飾中
△唐,鎏金鴛鴦紋銀羽觴,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正如上圖這件鎏金鴛鴦紋銀羽觴
在器皿外側的雙耳下
刻有鴛鴦、蔓草等
代表祥瑞的圖案
營造出和諧美好、富麗堂皇的景象
其實啊
愛的人在身邊
每天都是七夕~
監製丨唐怡
製片人丨畢磊
文案丨毛玥尹
視覺丨朱靈萌
審校丨朱冬梅 儲佩君
統籌丨劉瑩 田昊原
特別鳴謝丨南京博物院 總臺江蘇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指導單位丨國家文物局
相關新聞
- 2025-08-28今年七夕節,本世紀最晚!
新聞推薦
- “祖國強大了,我們的脊梁才能更挺”——記者會上,海外僑胞道出共同心聲2025-09-02
- 人氣旺、消費熱!“老空間+文化IP”化身潮酷空間 多元新場景撬動消費新引擎2025-09-02
- 第29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在濰坊舉辦 推動兩岸産業人文融合2025-09-02
- 兩岸專家共同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2025-09-02
- 臨沂首家臺青跨境電商企業隆重開業2025-09-02
- 天安門廣場核心區佈置基本就緒 年號臺設計、景觀佈置細節滿滿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