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服貿煥新,外資看到“中國遍地是機遇”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5-09-15 16:40:43 | 來源: 新華社 |
法國施耐德電氣推出“新質服務體系”;德國西門子公司展示全球首款光子計數CT;荷蘭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帶來三份首發報告成果……在14日閉幕的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國際銳評》評論員親身感受到數智技術給服務貿易帶來的新動力。多次參會的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副首席執行官包狄感嘆説,這場精彩絕倫的盛會讓他印象深刻,服務業是“澳中關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
包狄的感受不是個例。當前,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的新引擎。本屆服貿會共吸引8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設展辦會、近50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達成超900項成果。其中,主賓國澳大利亞組建了參展以來最大規模的展團。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商務公使戴德明告訴《國際銳評》,在全球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服貿會有力促進了各方交流與互利共贏。不斷拓展的“朋友圈”印證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本屆服貿會的賀信中所説——“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位居全球第二。其中,以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為特徵的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額與2020年相比增長38%,這使得“數智”創新成為本屆服貿會的關鍵詞。
畢馬威中國客戶及業務發展主管合夥人江立勤談到,當前傳統服務業正面臨轉型升級,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成為重要發展趨勢,這將給外企帶來商機,“我們正在加大業務領域的投入,希望更好地為中國企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服務”。飛利浦大中華區副總裁楊冬嵐説,今年是他們公司進入中國市場40週年,公司所有展品都具備人工智能功能,並且研發製造均來自於中國。比如,一款磁共振3.0的産品能讓診斷變得更快,掃描速度超出以往64倍。她還説,飛利浦即將開啟的北京研發中心就是以人工智能作為創新重點,希望借助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來提升自身創新能力。
加大在華投入,外資看中的還有超大規模市場。目前,中國已成為157個國家和地區的前三大貿易夥伴,是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二大服務貿易國。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商務公使戴德明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穩定、透明度高且充滿創新活力,“是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美國禮來中國高級副總裁陳小晶向《國際銳評》表示,中國服務貿易的向新向好以及中國政府鼓勵創新的政策,都促使公司把中國市場作為重要發展機遇,這也是吸引他們5次參加服貿會的重要原因。
在今年服貿會上,中方宣佈了一系列舉措,包括“加快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等平臺先行先試”“有序推進服務市場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品質發展”等。這讓外企的發展信心更足了。強生中國政府事務與政策副總裁趙軍表示,在華經營40年來,強生見證了中國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這是公司願意深耕於此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相信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相信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中國服務貿易不僅“請進來”也“走出去”,與世界分享了更多利好。美團公司公共事務高級總監徐偉與《國際銳評》交流説,近年來公司以技術驅動新業態發展,為全球用戶創造更優質的服務體驗;比如向海外市場推出全新外賣品牌Keeta,不到一年就成為沙特阿拉伯市場佔有率居前的外賣平臺,為當地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中智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合夥人常江説,公司利用一系列技術創新實踐,為中國出海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促進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就業與經濟增長,實現了互利共贏。
從剛剛落幕的投洽會、服貿會,到11月將舉辦的進博會,一系列國際展會充分證明:開放合作才是人心所向,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沒有未來。透過系列展會,世界不僅看到中國經濟更多“新”意,也感受到中國與世界共謀發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正如摩根資産管理全球主席白博文所説,“在中國遍地都是機遇,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國際銳評評論員)
新聞推薦
- “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揭示歷史前進的必然邏輯2025-09-19
- 民進黨當局鼓噪“台灣地位未定論” 國臺辦:拙劣伎倆絕不會得逞2025-09-19
- 臺胞盼島內上映《731》喚世界警醒2025-09-19
- “台北快輪”迎1000航次里程碑2025-09-19
- 民進黨高官否認“台灣光復節” 台灣輿論痛斥:看看日本收不收你?2025-09-19
- 勿忘歷史!沒有人能平靜地看完電影《731》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