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國慶中秋佳節臨近,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豐富、價格平穩。各地加大備貨力度、加強生活必需品的巡查監管,全方位滿足節日消費需求。

 

01

 

供應“全”

 

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在北京西四環的一家大型生活超市,剛剛調改完的店面煥然一新,從蔬菜瓜果、海貨生鮮到各類日用品琳琅滿目。針對節日需求,超市還上新了螃蟹、特色月餅、現烤桂花歐包等十幾款新品。

 

記者了解到,隨著健康商品成為消費者的剛需,店內加大了低鹽、低糖、低脂的健康食品供應力度。目前店內商品總體備貨量達到了平日3倍以上。國慶節期間,還將增加10輛以上的物流車輛以保障節日供貨。

 

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浙江杭州利用統一數字化溯源系統,保障節日供應健康安全。在杭州最大的社區生活超市裏,大到豬肉牛肉,小到小蔥大蒜,都可以手機掃碼查詢産地、批次號、農殘檢測報告等信息。

 

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江西德安、江蘇鹽城等地,通過延長超市營業時間,方便市民採購,同時,重點對蔬菜、中秋月餅等節令食品進行現場抽查。

 

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商務部將啟動節日期間生活必需品日報監測制度,指導各地加強産銷銜接,拓展採購渠道。組織重點批發市場、商超門店根據節日消費特點,增加肉類、葉菜及節日特色商品備貨,滿足居民節日消費需求。

 

02

 

供給“鮮”

 

科技助力鮮達全國

 

如今,“節日的餐桌”不僅是豐富,老百姓對“鮮味”的需求也愈發強烈。眼下,全國多個大型水産區進入産銷旺季,無人機、智慧分揀中心等新一代智慧物流裝備也已就位。科技賦能物流,全力保障鮮味高效送達,為團圓餐桌添足“鮮味”。

 

晚上8點,在福建寧德市三都鎮碼頭,數十艘漁船接連靠岸。漁民們從活水艙中撈起鮮活的大黃魚,裝入鋪有碎冰的保鮮箱鎖鮮,接著,一箱箱大黃魚通過碼頭傳送帶,有序輸送至冷鏈車內。從起艙到裝車,全程不超過半小時,讓大黃魚一路保“鮮”。

 

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作為中國大黃魚的主産區,全國80%的大黃魚都來自這裡。這兩天,寧德的大黃魚迎來了銷售旺季,捕撈量也在上漲。9月以來,當地大黃魚日均捕撈量突破300噸,環比增長了30%。

 

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在江蘇陽澄湖,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攜帶著剛捕撈的第一簍大閘蟹,5分鐘後抵達6公里外的陽澄湖中轉場。在那裏,新投運的60多輛冷運無人車等運輸設備正整裝待發。今年,從網點到轉運中心的時效比往年提高了30%以上。

 

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搭乘冷運無人車的大閘蟹,將抵達新投運的全國首個大閘蟹智慧快遞轉運中心。分揀人員只需將包裹放到傳送帶,經過掃描的包裹就如同被賦予了“智慧大腦”,到達所屬位置時,便自動滑到相應的分揀格口。

 

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從福建寧德大黃魚“半小時鎖鮮鏈”,到陽澄湖螃蟹的“科技配送網”,水産品核心産區以品質升級和效率革新,為節日市場注入新鮮活力,也讓消費者的餐桌越來越“鮮”。

 

03

 

品類“奇”

 

趣味月餅添彩中秋節

 

國慶中秋雙節臨近,兼具節日儀式感與團圓寓意的月餅,成為市場熱門商品。今年月餅市場呈現出“傳統堅守+潮流創新”的鮮明特點,既堅守中秋吃月餅的節日儀式感,又在口味、造型上大膽創新。

 

一大早,北京的這家老字號,各式月餅擺在了最醒目的位置,吸引了不少人選購。今年,店裏新推出了6款風味各異的現烤月餅,深受消費者喜愛。

 

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店主告訴記者,這幾天店內月餅銷量達到了近一個月的高峰,而隨著雙節的臨近銷量還在漲。

 

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上午時分,黑龍江哈爾濱這家老字號剛開門不久,就已聚集了大量消費者,收銀臺前、禮盒陳列區都排起了長隊。

 

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在上海,不少老字號結合當下潮流和消費者口味偏好不斷創新,有的店推出了醬燒椰蓉、燒汁火腿等新式口味月餅,還有的月餅店推出了外形酷似“煤球”的“小煤球”月餅,不僅喚起了不少市民的兒時回憶,還吸引了不少人來嘗鮮打卡。

 

大閘蟹搭無人機、“小煤球”月餅出圈 今年雙節市場超有料

 

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中秋市場呈現出“輕伴手禮”、健康化、實用性等趨勢特點。健康成為消費者選購月餅的首選,73%的消費者關注“成分健康”,低糖、無添加類産品銷量顯著增長;59%的消費者偏好簡約包裝,“輕伴手禮”成為市場主流。

 

(總臺央視記者 劉穎 陳茜 黃瑋 劉瀟凡 黃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