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胞捐贈廈門機場回憶物

新華社廈門10月22日電(記者付敏)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預計將於2026年底建成通航,屆時,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將完成轉場。22日,臺胞、僑胞及市民代表齊聚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捐贈回憶物件,共敘暖心故事。

 

在推動兩岸交流方面,從早期開通廈門至台北的首條兩岸航線,到如今常態化運營至高雄、台中等多個航點,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始終扮演著“門戶機場”的重要角色。今年9月,廈門機場發佈了高崎記憶徵集令,目前已徵集到老物件、老照片數百件。活動現場,兩岸同胞將文創展品、非遺作品、電子相冊等物件捐贈給廈門機場,以獨特形式定格珍貴瞬間。

 

高雄市祥和裏裡長劉德文現場展示了他通過廈門高崎國際機場送老兵“回家”的電子相冊。

 

“機場是迎接老兵‘回家’的溫暖港灣。從2003年第一次帶著老兵回家開始,有20多次,我都是在廈門高崎機場往返。不管多遲,地勤人員都立即聯繫開通快速通道。”劉德文説,20多年來,航站樓越來越新,但他卻覺得這裡是“故交老友”。

 

臺商金于峰表示,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是其在大陸逐夢的“起點”。2008年,他首次帶著香品到廈門參加首屆海峽兩岸文博會。

 

“抵達廈門高崎機場,撲面而來的氣息讓我倍感親切。”金于峰説,“那次文博會,我看到了大陸市場的潛力。如今,我的香品生意已遍佈大陸多個城市,但每次從台灣運原材料、送成品,都要經過高崎機場。機場的貨運團隊總是很貼心,會提前告知通關流程,幫我節省時間。”

 

當天,兩岸同胞還共同啟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機場推廣計劃”。國家級非遺項目惠和影雕代表性傳承人李雅華在現場展示了其親手製作的高崎機場T3航站樓影雕,“廈門機場連接兩岸、通達世界。我希望通過機場這個平臺,讓旅客能近距離接觸非遺傳承的技藝,看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