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開放如何“惠全球”?進博會裏找答案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連辦八年,體現了中國踐行開放承諾。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學者、企業負責人會聚一堂,共赴進博之約,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説的。

 

null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署理總會長 呂海庭:我們其實每一屆都參加,而且覺得每一屆都比前一屆辦得更出色更好,進博會是我們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大平臺,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平臺,讓尤其像我們東盟國家各式各樣産品,能夠更快速地進入中國市場。這屆的進博會我們有29個展位,包括咖啡、可可、礦泉水、燕窩、食品類跟飲料類。中國已連續16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進博會不只為東盟跟中國,更是為全世界的市場提供了很重要的切入點。

 

null

 

米其林集團總經理兼首席財務官 夏逸夫:這是我第一次來參加進博會,但對於米其林而言並不是。米其林已經在中國35年了,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無論是在增長還是創新方面。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行業,在中國發展很快。我們期待著進一步的增長和創新。我們也將繼續發展新的合作夥伴關係。

 

null

 

新西蘭中國商會 胡北海:新西蘭的企業對參加進博會一直是非常積極和踴躍的,已經舉行了八屆進博會,一次一次比一次規模大。新西蘭的高端農産品、乳製品、紅肉在中國很受歡迎,我相信新西蘭的企業能夠在中國找到更多的機會。今年新西蘭有40多家企業來參加進博會,除了一些大的企業有獨立的展館以外,新西蘭展館達到1000多平方米,在所有的境外媒體境外的展館當中是屬於規模比較大的,可見新西蘭企業對中國市場高度重視。

 

null

 

格蘭富全球副總裁 艾麗德:這是一個規模很大的活動,參與者眾多,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與中國客戶、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合作夥伴會面,可以了解中國正在發生什麼。如果你想要進入中國市場,我認為參加進博會非常必要。我們2018年就參加了首屆進博會,當時我們更多的只是在墻上發佈信息,到如今我們擁有一個約200平方米的展位,我想這也反映了進博會持續擴大的規模和影響力,進博會正在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合作平臺。

 

中國對外開放

如何“惠全球”?

 

目前,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進口市場,從2018年到2025年,8年來,來自境外的參展隊伍不斷在擴大。中國對外開放如何“惠全球”?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週密: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我們可以為各方帶來更加穩定和巨大的需求。但是各方想要去利用中國市場的這種發展機會,我想至少要做到以下的三方面。

 

為客商提供精準服務中國市場的平臺

 

第一就是要把自己能夠跟中國進行貿易的産品,更好地讓中國的消費者和潛在的買家知道。通過進博會這樣的一種模式和平臺,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對接全球市場供給 找準供需匹配點位

 

第二,我們也需要了解中國的市場的一些基本的規律,我們的基本的需求的特點。通過相互的對應去實現自身供給和需求的匹配。舉一個例子來講,我們中國的消費者願意消費一些非常特殊的或者是更加新奇的一些水果,一些這樣的産品是不是真的能夠滿足持續的消費需求,是要先去做一些調研的。所以中國市場的這種消費潛力是需要我們去了解,去加以相應調整和應對的。當然與之對應的可能還有一些食品安全一些相應的一些監管措施。

 

鼓勵創新 提高展會含“新”量

 

第三,更需要出口商了解的就是中國的消費者能夠為創新去買單。所以如果能夠把他們的創新能力轉化成實際的産品和相關的服務的話,我想在中國的市場可能會有更多的潛在的購買。中國的發展是為全球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通過商品的消費、服務的消費、數據的消費和技術的合作,我們能夠為各方創造一個更加巨大的市場和一個更大的蛋糕。我想這一點也是進博會之所以有魅力的一個重要的來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