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香港發揮樞紐作用 賦能全球綠色航運——專訪國際航運公會主席格裏馬爾迪
|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5-11-20 15:55:34 | 來源: 新華社 |

11月18日,國際航運公會主席埃馬努埃萊·格裏馬爾迪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許淑敏 攝
“多重優勢疊加的特質讓香港在綠色航運領域具備了獨特競爭力。”國際航運公會主席埃馬努埃萊·格裏馬爾迪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他相信,“內聯外通”的香港,會成為前景廣闊的綠色船用燃料加注及交易中心,並將在航運業脫碳轉型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格裏馬爾迪認為,與其他航運樞紐相比,香港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既是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也是國際貿易與金融中心。香港作為全球前四的國際航運中心,其完善的港口設施、匯聚的船東群體以及成熟的海事服務生態圈,生動詮釋了航運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國際合作精神。
當前,全球航運業正站在貿易重塑與綠色轉型的關鍵節點上。地緣政治衝突襲擾著海上航道,貿易單邊主義與逆全球化浪潮不斷涌動,疊加能源結構變革、海員短缺等多重難題,行業的不確定性正持續加劇。而香港所秉持的開放協作、務實革新態度,為全球航運業注入了穩定性和信心。
正在舉行的“香港海運周2025”,為航運業實現高效溝通、搭建合作橋梁提供了重要契機。會上,行業各方明確重申了對開放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同時也進一步凝聚了關於脫碳的共識,充分展現出推進航運業綠色轉型的雄心與擔當。

11月18日,國際航運公會主席埃馬努埃萊·格裏馬爾迪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許淑敏 攝
格裏馬爾迪表示,作為國際航運樞紐,香港在推動綠色航運發展中的作用正愈發凸顯。“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製造國,在新燃料領域也取得了諸多令人關注的進展。”他説,中國在甲醇、氨、氫等綠色燃料上兼具産能與價格優勢,為亟需拓展供需的全球航運業帶來重要契機。
作為全球貿易主要通道的航運走廊,當前迫切需要佈局能為船舶提供新燃料加注服務的港口與樞紐。格裏馬爾迪表示,中國是全球至關重要的貨物貿易大國,其港口具備為船舶提供新燃料專業加注服務的能力,這一點尤為關鍵。而香港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既有責任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打造前景廣闊的綠色船用燃料加注及交易中心。
談及航運介面臨的海員短缺問題時,格裏馬爾迪説,全球現有海員約200萬,缺口至少10萬。新型發動機與燃料的應用,使得約四成海員需技能提升與再培訓,以保障安全,這一需求事關近80萬人的職業發展。
“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能為緩解航運業未來或加劇的海員短缺提供有力支撐。”他説,中國既有充足勞動力築牢海員儲備基礎,又有綠色航運的發展雄心與規劃明晰的培訓方向,並可依託成熟職教體系,結合新燃料、新設備操作需求開展專項培訓,培養複合型海員,助推綠色轉型人才建設。
格裏馬爾迪強調,航運業脫碳首要依賴明確的政策導向,以政策確定性為行業投資錨定方向。
從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發表的施政報告及《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等政策文件中,格裏馬爾迪留意到,香港推進綠色轉型的核心思路,在於政府與行業的良性互動協作。特區政府通過政策引導、監管優化、稅收優惠等多維度發力,與業界共同推動航運業轉型發展。
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角色定位與區位優勢,正是其鞏固並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堅實底氣。
格裏馬爾迪期待,香港能不斷推進港口升級改造與岸電設施優化,深度融合內地完備的産業鏈、供應鏈及雄厚的研發優勢,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港口協同共進,推動這一港口集群的能源轉型落地生根。
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王昕怡
新聞推薦
-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聯合公報2025-11-19
- 中方代表:日本毫無資格要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2025-11-19
- 外交部:如果日方一錯再錯,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嚴厲堅決的反制措施2025-11-19
- 宋濤會見台灣工業總會參訪團2025-11-19
- 國臺辦:11月20日起大陸可簽發一次有效臺胞證的口岸數量增加至100個2025-11-19
- 台灣學者:高市妄言乃刻意搞事 實屬惡劣2025-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