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擘畫“金融科技2030”新藍圖

“香港即將邁向‘金融科技3.0時代’,將科技融入日常生活,以可信、透明及智慧為基礎,塑造具影響力和持久韌性的金融生態。”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近日舉辦的香港金融科技周2025上表示。

 

由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和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聯合主辦的金融科技業界旗艦盛事——香港金融科技周2025,今年踏入十週年,一連5天的活動展示了香港金融科技的創新成果,探討香港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

 

添注動能

 

作為老牌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如何保持充沛發展動能?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頭戲,香港金融管理局公佈了“金融科技2030”發展策略,致力於將香港打造成為一個穩健、有韌性與前瞻性的國際金融科技樞紐。

 

“金融科技2030”聚焦四大重點領域,包括構建新一代數據及支付基建、支持業界全方位應用人工智能、強化業務及科技韌性和促進金融代幣化,共涵蓋超過40個具體項目。

 

余偉文在開幕致辭時表示,“金融科技2030”呈現了一個環環相扣、互相驅動的策略框架。其中,數據是數字經濟命脈,人工智能是引擎,韌性是安全網,代幣化是渠道。這些元素將協同發展,為香港構建一個更智慧、更普惠、更高效、更安全的金融生態系統。

 

香港近年來積極發展創新科技,在金融科技領域奠定了厚實基礎。“今年9月,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總體排名第三、亞洲第一,該指數同時將香港評為全球金融科技第一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活動上表示,香港目前已有超過1200家金融科技公司,較去年增長了10%;預計到2032年,香港金融科技行業總收入將超過6000億美元。

 

多管齊下

 

當前,香港特區政府正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金融領域科技創新。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計劃放寬限制以鼓勵更多的投資者進入金融科技領域,也正在探索常規金融中的代幣化,同時應用監管沙盒來促進創新和審慎的風險管理。香港還在加快創新和技術轉型,重點關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科學、新能源等關鍵領域,目標是幫助新興行業實現規模化發展和繁榮。

 

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將成為香港金融科技未來的主攻方向。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論壇發言時表示,目前約有75%的香港金融機構已經採用或試行生成式AI,希望在未來3至5年內將比例提升至87%以上。他還表示,正在推動香港和內地兩地跨境支付的無縫銜接,進一步強化大灣區的信用體系與跨境支付的便利性。

 

許正宇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在區塊鏈領域已經採取許多主導性的舉措,例如推動債券發行的代幣化。他説,許多企業每日都有大量閒置資金可供投資,在現有的銀行系統下,從資金到位到獲得收益之間可能會有時間差,但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企業資金的無縫投資。

 

特區政府還將推動虛擬資産市場進一步發展。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錶示,證監會將出臺兩份重要指引,聚焦兩大方向:一是助力香港持牌虛擬資産交易平臺對接全球流動性,二是對面向專業投資者的虛擬資産實現全面開放。具體措施包括允許當前受監管的主流虛擬資産交易平臺與關聯的海外平臺共用全球訂單簿等。

 

緊抓機遇

 

香港發展金融科技,離不開國家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堅定支持。在不久前于香港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來自全球的不少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機構高管都對此表達了高度信心。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峰會致辭時談到,“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都有助提升香港作為雙向貿易、投資及科技合作平臺的作用。他認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科技力量頗為認可,投資情緒趨於樂觀,相信會繼續吸引資金。

 

與內地城市的深度合作,是香港金融科技發展的另一重強勁助力。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與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日前聯合發佈《關於攜手打造港深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行動方案(2025—2027年)》,攜手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此行動方案結合香港在金融科技領域的領先優勢與深圳的産業金融強項,提出多項涵蓋數字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及養老金融等範疇的重點措施,讓兩地進一步擴闊和深化金融科技合作。

 

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認為,此方案不僅有助於深化兩地金融科技領域的協同效應,還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的高品質發展。香港在共建大灣區的過程中與內地城市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實現雙贏。

 

記者 王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