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來影視産業投資活水 講好美麗中國故事

2018-06-21 09:43:1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廣網|編輯:梁寧

  央廣網北京6月1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在進行。中國影視産業的發展近年來成績亮眼,從2010年的首破百億,到2017年的559億收官,中國電影短短七年內票房總數增長五倍。資本對電影界的投入也以每年約50%的速度增長,資本的進入極大提升了産業發展的活力和影響力,不少投資商、製作公司都從中分享了電影市場發展的巨大紅利。

  中國影視行業資本化規模如何,有什麼特點?資本是把雙刃劍,急速擴張帶來哪些問題?如何在眾多影視公司中脫穎而出,競爭力如何體現?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對話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

  1400億的市場 群雄逐鹿

  梓量:如何評價近年來我國影視行業資本化的進展?

  魏鵬舉:資本之所以熱捧影視行業,最主要的是看中其中的紅利。政策紅利,國家已經把電影發展作為非常重要的文化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前兩年也專門推出了《電影産業促進法》。消費紅利,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成為最大的市場潛力。

  梓量:業內每年的投資規模已經達到怎樣的量級?結構上呈現什麼特點?

  魏鵬舉:2016年前後,我們整個電影産業規模應該已經超過1400億,這是一個大致的估計。在結構上,目前主要還是在硬體、渠道這方面投資規模更大,比如電影院線。2017年,中國電影螢幕數量一舉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內容方面的投資,大概每年用於製片費用應該在300億左右,之前有一個比較瘋狂的快速增長期,現階段的增長開始趨於合理,投資逐漸由硬體向軟體改善。

  資本來了還帶來了什麼?

  梓量:資本投資給中國影視帶來了極速擴張,這對內容本身的影響有利也有弊,這也是業內一直熱議的問題。您對此是什麼看法?

  魏鵬舉:資本的屬性毫無疑問是以盈利為首要追求,這與電影的藝術屬性會形成一定的張力。但總體來説,從國際電影産業和中國電影産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兩者的關係還是協調的,資本實際上也很清楚,要想盈利首先還是要有優質的內容,能夠形成好的IP。

  現在,以主流公司作為主導的這種電影投資模式基本穩定下來。大量的業外資本也開始進入電影行業,但進入更謹慎、也更理性,主要以跟投為主。這些都説明影視和資本在趨於理性。

  梓量:資本和影視行業本身的協作顯然需要進一步磨合,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資本讓中國電影産業有更好的發展?

  魏鵬舉:首先,提升市場集中度。現在中國影視公司的集中度越來越明顯,如光線傳媒等,通過上市獲得資本,形成了行業領導性的地位。但我覺得,從內容到渠道、到發行、再到衍生品開發,産業鏈整合力度還都很不夠。

  第二,要鼓勵社會資本進行內容方面的創作,做資産意義上的投資,而不是過多地集中在賺快錢的渠道或者發行等領域的投資。

  第三,中國電影要進入國際市場就要鼓勵資本多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利於資本在更大的市場上獲得更廣泛的收益;另一方面,也非常有利於中國電影朝著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方向健康邁進。

  如何成為千億大市場中的“獨角獸”

  梓量:産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企業能夠最終脫穎而出,必須要有核心競爭力。您認為影視産業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魏鵬舉:首先是內容,內容才是電影行業最核心的競爭力。第二,要逐漸走全産業鏈的模式,讓內容的價值在全産業鏈普遍實現。只有內容價值做到了“一菜多吃”,實現了收益最大化,才能進一步激勵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所以説,擁有內容生産及其産業鏈,才是領導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梓量:掌握了什麼樣的內容,才算掌控了內容實力?

  魏鵬舉:從産業的角度,只有能講完整故事、故事具有比較大的深挖潛力、擁有受法律保護的知識産權的完整內容,才是內容生産的最大關鍵點。

  我認為,體現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國人的所思所想、體現中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的內容,一定是在電影市場上最受歡迎、也最具潛力的內容。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