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牧歌》哈薩克族“走與搬”搬上大銀幕

2018-09-12 08:02:13|來源:北京晨報|編輯:梁寧
 
 

  《遠去的牧歌》獻禮改革開放40週年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琳)昨天,由天山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遠去的牧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首映式。阿迪夏·夏熱合曼、周軍兩位導演以及男女主演海拉提·哈木、馬爾江·巴依吐肯等主創集體亮相。作為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影片,《遠去的牧歌》講述了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中國哈薩克族牧民在改革開放後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

  《遠去的牧歌》以中國哈薩克族牧民四季遊牧轉場為結構線索,時間線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跨越到今天,故事圍繞新疆草原哈薩克族胡瑪爾一家人遊牧生活的變革展開,全片分為“冬(1980年代中期)”“春(1990年代中期)”“夏(2000年代中期)”“秋(2010年代中期)”四篇。影片描繪了在艱難跋涉的轉場遊牧過程中的傳奇人文故事和自然景觀,同時展現著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定居興牧政策引導下以及保護草原生態的時代背景下,牧民們和過去告別,邁向嶄新生活的昂揚腳步。導演周軍介紹,《遠去的牧歌》的想法最早起源於2016年初天山電影製片廠年度創作策劃會,“我們瞄準拍攝一部反映哈薩克族牧民在近40年的轉場遊牧生活中,歷經‘社會發展,時代變遷’這樣一個大背景大主題的故事片。”經過全體主創的深思熟慮,影片確定以“散文詩意化”為主要敘事風格,“這在當下商業主導的氛圍環境中,是一個大膽的決定。高廠長堅定地鼓勵我們大膽嘗試,大膽創新,一定要拍出一部不同於天山廠以往的影片來,要力爭實現新的突破!”《遠去的牧歌》以“天之高遠,地之渾厚”為基調,“比如,利用航拍技術打開空間視野格局,強化感染力、震撼力;在兩級鏡頭和移動鏡頭中實現視覺的豐富性、愉悅性;在影像表現上凸顯記錄感,增強紀實性,在真實質樸的畫面中達到身臨其境的藝術感染力。”而屬於哈薩克族的“走”和“搬”有機地貫穿全片,尤其是在冬、春、夏、秋四個篇章的首尾都有大規模的轉場遷徙,而且每一次的大型轉場都不重樣,呈現出了不同的地域、方式和內容。“在我們看來,‘走’是哈薩克人從漫長的歷史走到了今天,還將從今天走向美好的未來;‘搬’意味著改變,哈薩克人在將氈房不停地拆解和構建中獲得了新的生命力。‘走’是探索精神的體現,‘搬’是行動力的最高表達。”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