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的最後一場演出 中國音樂界送別盛中國

2018-09-14 08:12:57|來源:北京晨報|編輯:梁寧
 
 
  鋼琴家劉詩昆(左),作曲家王立平(中)一同前來悼念。
 
  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前來悼念。
 
  人們手捧盛中國演奏小提琴時的帥氣照片前來送別。
 

  “這是他最後一場演出了……”在昨天(9月13日)上午小提琴大師盛中國的告別儀式上,盛中國的夫人瀨田裕子向前來送別的中山音樂堂總經理徐堅念叨著。沒有哀樂,播放的音樂是盛中國與中央樂團一起演奏的、令人心潮澎湃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歷史錄音。來自全國各地的音樂界、教育界和其他各界機構和人士敬獻的花圈從八寶山告別室排到了外面,在通向告別室的道路上又排了長長的四列,盛中國受人愛戴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告別儀式長長的隊伍大多是中央樂團與盛中國共事數十年的音樂家和中國小提琴界深受盛中國影響的後輩,人們手捧著盛中國演奏小提琴時的帥氣照片,看上去與以往的告別儀式氣氛大不相同。從告別室走出來的著名鋼琴家鮑惠蕎難掩悲傷:“我們從十三四歲就一起搭檔演出……”

  劉雲志(中央歌劇院副院長、著名小提琴家)

  我跟盛老師“沒大沒小”

  盛老師是豐碑、是燈塔,他照亮了一代人,引導了一批人,影響了幾代人,中國小提琴的發展和未來,仍然會以他作為榜樣,以他的精神作為激勵。我想後代的小提琴家最好多去了解他的藝術經歷,對於我們後人應該會有很大的啟迪。

  我跟他的交往,更多的是師生關係。1985年,我到了中央樂團,我們同在一個單位,那時候我們有個笑話是“沒大沒小”,但是盛老師這個人就是沒有架子,通常把比他晚幾輩的人都當作朋友,我自然也就成了他的好朋友。特別是在音樂的品位上,對人生的價值觀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所以我們在各方面都有很深層次的交流,特別是在小提琴方面交流得非常深入。

  梁大南(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小提琴學會副會長、著名小提琴家)

  走到哪都沒有大藝術家的架子

  我們原來是一個單位的,我剛進團的時候他就特別照顧我,我經常去找他請教一些小提琴方面的東西,包括我在中央樂團做首席,我是最年輕的首席,那都是在盛老師的支持下,他是評委。所以,我們這麼多年相處得都特別好。他是中國音協小提琴學會的會長,我是副會長,這麼多年一起參加文華獎、金鐘獎等比賽的評委。他只要一有好的琴,就會把我叫過去欣賞。這麼多年,他的為人給我們小提琴界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人非常的謙虛隨和,沒有任何大藝術家的架子,不管走到任何地方,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地方,他也仍然是盛中國,而不是以一個大演奏家的姿態對人,包括我陪他去武漢天台山,他也是把美妙的琴聲留了下來。對學生和朋友都特別熱情平易近人。他的離開對我們是沉痛的打擊。小提琴界林耀基大師、盛中國大師相繼離世,對我們小提琴界是非常重大的損失。

  陳曦(著名青年小提琴家)

  幾乎隔幾天就去他家一趟

  盛老師是中國小提琴的第一人!沒有之一。一個小提琴家在七十多歲的年紀,還能夠站在舞臺上拉整場的音樂會,他的機能、體力、心態和慾望要保持在多麼高的水準上才行啊!我真的不敢保證自己到六十歲以後還有他七十多歲的狀態。我第一次認識盛老師還是在1998年的小提琴比賽上,盛老師一聽就説:“這小孩兒拉得好!”後來我也經常向盛老師求教,近些年跟盛老師來往更密切了,幾乎是隔幾天就去他家一趟。

  楊光澤(提琴收藏家)

  我們經常切磋各流派的小提琴

  20年前第一次認識盛老師是因為小提琴收藏。這些年,我們走得越來越近了,我的孩子幫他鑒定小提琴。我們交情特別深,他走得很突然,我昨天也是特意從外地開車趕回來。唉!一個時代過去了!這樣的人很難再出現了。我們經常切磋各個流派的小提琴,不同時期不同制琴師的特點、聲音特點。盛老師對聲音特別敏感,特別權威。他自己也修琴、調琴,他這個小提琴家很特別很特別。(北京晨報首席記者 李澄/文  記者 柴春霞/攝)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