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眾討論顏值時其實是在討論什麼?

2018-10-17 08:16:36|來源:文匯報|編輯:梁寧

  《如懿傳》收官,有關主演周迅的爭議幾乎貫穿始終,輿論之沸甚于劇集本身。誠然,這是周迅大光環之下的陰影面效應——撐得起收視,就要擔得起評點議論。

  但關於周迅的臉、延伸至  “女演員是否可以老”這一命題爭議的口水聲,蓋過了表演本身,或許也提醒著我們去關注這樣一個事實:是什麼讓我們的觀眾如此看重顏值?

  總的來説,當前語境下觀眾的看重顏值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劇作水準不佳,觀眾姑且 “看臉”,是一種“退而求其次”;二是 “顏值”概念外延拓展至演員與角色人物氣質貼合程度,此時 “不齣戲”是第一要務。

  是什麼讓觀眾只看重“顏值”?

  其實,追求 “高顏值”的傳統早已有之。粉絲對於偶像的崇拜常常追尋這樣一個鏈條: “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高顏值”被看作是入門條件,但這與純熟演技並不排斥。甚至於,這套粉絲文化並非完全是日韓娛樂工業複製品,在我們傳統的梨園藝術中,清中後期的梨園著作花譜中伶人入選標準主要也是從三個方面考量:曲藝、樣貌、才情。其中樣貌不僅僅指面容,還包括動作、神態、氣質等一系列特徵。我們可以做這樣一種對應:曲藝對照的即 “才華”,樣貌就是我們現在説的 “顏值”,而才情就是我們追捧的 “人品”。

  那麼,是什麼讓現在的觀眾只“看臉”呢?

  《雞毛飛上天》的編劇申捷曾説,“大家花時間坐在電視機、電腦前,是想看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但我們沒給到他們。故事不行,那人家當然願意去看養眼的。”

  很多時候,觀眾説著只 “看臉”,也許更為根本性的原因在於,劇集本身可討論性不高,各方面都差強人意,那麼只能從顏值入手。這種情況下的“看臉”,究其本質是因為缺少好的作品,所以標準會從  “裏”到  “表”——對象文本和一整套評價體系變得可疑。何況 “看臉”這件事本身是中性的、本無可厚非,之所以現在談“臉”色變,是因為太多的劇作妄圖想要靠10分的明星臉去補齊餘下90分製作上的缺漏。換言之,觀眾評論所討厭的並不是 “顏值”,而是只靠 “顏值”的爛劇。

  更進一步説,流行文化中大量的無厘頭説法,比如 “看臉” “漂亮就行” “顏值即正義”等作為一種看似無邏輯的通行於世的新法則,實則共同回應著時下的許多嚴肅問題。觀眾由 “裏”到 “表”標準的滑動,選擇站在 “顏值”這一方,是因為粗製作品中唯有 “顏值”這個 “表”尚具區別度——與其看 “難看”的爛劇,不如去看起碼 “好看”的爛劇。市場和觀眾同樣可以自我完成篩選、淘汰,因此,顏值與劇情、演技並重的 《白夜追兇》贏得了口碑與市場的雙贏,甚至開啟中國網絡劇出海之路、被ne t f l ix買下版權。一向給人唯美至上印象的韓劇,也在守住  “高顏值”的及格線上,努力補上演員、劇情的加分,不斷完成升級換代。

  所以,面對這一類的 “看臉”,更重要的恐怕是思考我們的劇作到底出了何種問題。

  有時候,所謂 “顏值”其實是一種氣質

  “顏值”這一由網絡世界發展到大眾文化的詞語,通常指外貌的好看程度,是一個男女皆可用的中性詞。一方面,顏的中文使用有著文化舶來性——日語常用 “顏”來表達容貌;另一方面, “值”則是受將人物特質數值化的遊戲性思維的影響。 “顏值”一詞使用的泛化自2015年始,作為粉絲文化的派生物被主流所徵用,來適應新興審美觀念的表達。

  一般我們説演員顏值高/顏值爆表,首先這是對於  “美”的再定義。在語言增殖與狂歡的網絡時代中,許多詞語的內涵與外延也發生了改變,一如 “美”一詞也由原本形容女性的“陰柔屬性”,轉向了男女皆可的 “中性”。這背後是審美觀的流變。而對於角色、演員來講,智與美的結合成為新的流行之後,氣質成為其間重要的一環。這涉及的便是看重顏值的第二種情況——不能齣戲。

  尤其,國産影視被文學改編作品佔據主要市場,對於讀者/觀眾來説,腦海中想像的 “一千個哈姆雷特”在熒屏上匯為一個具體的形象,此時對演員提出的要求便不僅僅關乎表演演技,更為重要的是:還原性——這裡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則是:演員的臉不能讓觀眾齣戲。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當觀眾討論周迅的顏值,討論的其實是在某一階段,她演出的少女青櫻讓大家 “齣戲”,技術層面上無可挑剔但感情層面上卻難以動人,演員與人物氣質之間隔了一層絕緣膠。

  另一處典型案例則是青春類型片,“青春”氣質的要求其實正是年輕演員本色出演, 《仙劍奇俠傳一》作為初代遊戲改編作品,開端即此類型高峰,其典型性也在於此。

  所以説當下關於演員顏值的討論,其實涉及到與原著人物氣質的貼合度。我們當然不能武斷地判定:顏值與表演完全無關——倘若如果一直讓觀眾齣戲,是不是本身也是一種表演上的瑕疵?

  演而優則導的好萊塢非典型美女朱迪·福斯特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説到:她欣賞的男演員最好具有脆弱、易受傷的特質, “具體説來,是大膽把自己的弱點通過人物向觀眾敞開,即便人物還沒受傷,已經贏得了觀眾的心”,內在於氣質二字中。木心曾做過類似的論述,他稱  “美貌是一種表情”。這其實是一種能力,風格化的表情都可對舉, “悲哀等待憐憫,威嚴等待懾服,滑稽等待嬉笑。唯美貌無為,無目的,使人沒有特定的反應義務的掛念,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其實是被感動。”

  可以説,演員的美貌/高顏值其實是一种先驗的基本表情,于表演而言,則如同其他豐富表情展示的畫布,是揮灑藝術、完成作品的一項基礎。“用美貌這個先驗的基本表情,再變化為別的表情,特別容易奏效,所以演員總是以美貌者為上選”。 (作者韓思琪 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在讀博士生)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