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城市滄海桑田共同淬煉中國熒屏“上海現象”

2018-12-18 08:13:04|來源:文匯報|編輯:于曉萱

  《大江大河》《外灘鐘聲》和《大浦東》海報

  一批上海出品、上海取材、上海視角的電視劇成為全國觀眾的心之所繫。

  央視一套、北京衛視、浙江衛視、安徽衛視、東方衛視,連日來的黃金檔電視劇,“上海”被不斷提及。《大江大河》,宋運輝姐弟倆對未來的期許裏有上海,“我們要上大學,以後去上海”。《大浦東》,趙海鷹收到的第一道人生真言關於上海,“上海,將是未來中國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外灘鐘聲》敲響,牛犇飾演的“老虎灶爺爺”對上海愛得深沉,“我們這條梧桐裏啊,有著上海濃濃的人情”。

  《大浦東》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40週年之際,亮相國家級平臺央視一套——能在重要時間節點獲得頭部資源的青睞,本身已是對該劇品質、意義的重大背書。《大江大河》在北京和上海雙頻道包攬全國衛視同時段收視前二,網絡評分8.9——能以暫列2018年國産劇口碑榜首的成績領跑收視榜,當得起“年度大劇”的期待。《外灘鐘聲》的多名主演輪番登上網絡熱搜,包括著名藝術家牛犇以及剛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百花”雙料嘉獎的陳瑾——匠心至誠的演員與匠心獨運的創作相得益彰,上海市民生活的溫情畫卷成了全國觀眾的心之所繫。

  正是這40年來城市的滄海桑田、百姓的豐饒收穫,共同淬煉出了中國熒屏的“上海現象”。

  每一平方米的改革故事、每一位親歷者的有感而發——上海正打開千載難逢的素材寶庫

  《大浦東》有一張劇照在網上極具人氣:黃浦江上,渡輪迎著陽光,參加婚禮的賓客在甲板上齊聚,背靠外灘合影一張。  ◆下轉第七版

  江上擺渡,過去牽著多少上海市民的複雜情愫,今天就能激起多少自豪。浦東開發開放前,過江難是上海人心頭一根刺。1991年底,上海市區第一座越江大橋南浦大橋建成通車,黃浦江兩岸市民的欣喜勁兒持續了很久。而2018年最新數據顯示,隧道、大橋、地鐵等已建及在建的黃浦江越江設施,已達45處。

  一張劇照便可引申出上海在城市建設上的改天換地,更遑論40年來“日日新”的改革實踐、節節高的百姓幸福指數。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用“千載難逢”來形容當下的創作機遇期,“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相繼在上海召開,特斯拉項目落戶臨港,僅是最近幾個月,上海已多次聚集了世界的目光。將視野放寬的話,生機勃勃的土地上幾乎每一平方米都值得一書,萬千市民裏幾乎每一位親歷者的有感而發都值得聆聽。”在評論家看來,上海正在打開的電視劇素材寶庫,既是“厚積薄發”,也是“厚‘急’薄發”。“積”是積累,源自40年的生動實踐;“急”代表急先鋒,上海肩負的新時代使命,正給新一輪創作帶去時不我待的命題。

  上海正擔負起黨中央交付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上海正加緊建設“五個中心”的進程,上海正像繡花一樣精細地治理城市,上海正打開越來越宜居的人文空間……創作的靈感寶庫取之不竭。

  立意站在大時代的高度,視角接上生活的地氣——“頂天立地”的作品全國觀眾都愛看

  《大江大河》開篇,養豬的青年戴著厚底眼鏡,他趴在石頭上認真演算習題。他算對了,興奮之下把草稿折成紙飛機,望著它在天空翱翔。一分鐘的畫面表達了一種意向:身處困頓仍堅持學習的青年,他的人生將在時代中乘風而行。這段劇情引發了各地網友由人及己的回憶。有人説,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道理,期待高考改變命運的夢想,不會因歲月流轉、地域轉換而改變;也有人説,國家大勢對於個體命運至關重要,能搭上偉大時代的巨輪,是我們這代人寶貴的財富。

  大家的觀點萬變不離其宗:立意站在大時代的高度,視角接上生活的地氣——“頂天立地”的電視劇作品,全國觀眾都愛看。當年的《上海一家人》《兒女情長》等滬産電視劇為何至今叫人心動?平凡人的鮮活日子與時代風雷的熱烈交織,是它們成功的重要原因。熱播的《大浦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洋涇老街的煙火氣與金融發展的盪氣迴腸相得益彰,見微知著的鏡頭引人入勝。

  理想的“上海電視劇模型”:見人、見故事、見精神。

  改革開放給萬千普通上海家庭帶來了什麼,電視劇裏有著能讓觀眾代入的角色。上海的今天離不開宏大創業,也缺不了樸實奮鬥,電視劇裏是真正從實踐裏提純的故事。作為百姓最熟悉的文藝樣式之一,電視劇的優勢在於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一部優秀作品會在無形中回答這樣的問題:40年來,是什麼推動了這一切的發生和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還是“開放、創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答案不必在劇中給出,但能在不經意間流淌到觀眾心裏。(本報首席記者 王彥)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