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圈走向全世界 中國電影探索科幻“新突破”

2019-06-19 08:32:32|來源:中新網|編輯:于曉萱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科技·未來——科幻電影的想像空間”論壇。上海國際電影節 供圖 攝

  票房逾46億元人民幣,豆瓣評分達7.9分……2019年大火的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被稱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之作,掀起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創作熱潮。

  “中國的科幻電影如果走出國門,並不會失掉中國特色。”在《星際穿越》視覺特效總監保羅·J·富蘭克林看來,科幻是一種普世語言,科幻電影探索未來、探索可能性,有時會給觀眾帶來一些關於未來的警示,“《流浪地球》也是如此,對於中國的歷史、宇宙觀、世界觀的思考,這些都讓中國科幻電影非常有前景。”

  《上海堡壘》。上海國際電影節 供圖 攝

  誕生於100多年前的《月球旅行記》為世人推開了科幻電影的大門。此後,科幻電影一直挑戰著全球電影從業者技術的邊界和想像力的極限。

  中國電影人也從未停止過對科幻片的探索。如今年8月即將上映的《上海堡壘》,是中國國産電影首次將科幻與戰爭結合,呈現與外星文明的正面對抗。導演滕華濤表示,中國電影産業高速發展時期,低成本的喜劇、愛情片已無法滿足中國觀眾的需求,科幻電影等大型工業化電影會是新的突破口,這也是他轉而拍攝科幻電影的動因之一,“我們這代電影人有責任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朝著更工業化的方向去發展。”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行業如何構建有效的工業化標準體系”論壇。上海國際電影節 供圖 攝

  據貓眼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劉鵬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市場涌現出的含科幻元素的電影,上映數量及票房都出現了增長趨勢。

  熱潮未退,業內人士談得更多的卻是“冷思考”,向未來“投石”探路遠方。什麼樣的科幻電影能被中國觀眾接受?現階段應當嘗試“硬科幻”還是“軟科幻”?中國科幻電影應當如何進一步發展?

  “拍過之後才知道科幻電影這條路有多難。”在《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看來,現階段的中國科幻電影要建立讓觀眾相信的世界觀,注重文化內核和美學呈現。如《流浪地球》中,人類面臨大危機時選擇的是帶著地球逃離,體現了中國人固有的對土地的深厚情感,此為文化內核。

  郭帆還建議,國內從業者在現階段儘量不做軟科幻電影,“硬科幻是科幻電影的土壤,通過硬科幻慢慢和觀眾達成一個不會與科幻世界觀較勁的協議,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埋下種子,有所收成。”

  影評人、編劇張小北則指出,如何在視覺刺激和人物塑造之間找到平衡點,是當下中國科幻電影面臨的一大難題;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敘事結構,是未來最大的挑戰。“屬於中國科幻電影的原型故事是什麼?觀眾最大的共鳴點在哪?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與此同時,多位導演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不約而同地表示,中國科幻電影工業化任重而道遠,行業還需達成共識、建立標準、提高效率,通過更多的梳理和總結、討論和反饋不斷完善,科幻電影工業化之路才能走得更好更穩。 (王笈)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