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燃爆銀幕彰顯新時代文化剛需

2019-10-21 09:15:57|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主旋律影片正在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領跑者。

  統計顯示,到昨天為止,《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三部獻禮片的總票房突破64億元。在此之前,在這三部影片的拉動下,今年國慶檔不僅成為史上票房最高國慶檔,同時也成為觀眾滿意度最高國慶檔。

  如果我們把時間軸拉長,會發現這一現象並非偶然。無論是《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還是《烈火英雄》,近年來,中國銀幕上出現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電影,實實在在地推動了中國電影市場的高品質發展。票房和口碑的“雙高”代表了民心所向,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既是創作者改變創作思路的結果,更彰顯了新時代的文化剛需。

  從曾經與市場需求、藝術規律相悖,到頻頻成為爆款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影視所所長丁亞平告訴記者,“主旋律”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1987年,那一年的全國故事片廠長會議上正式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兩年後上映的《開國大典》,成為主旋律影片的標誌性作品。然而在一段時間裏,由於一些創作者在認識上的狹窄和片面,把主旋律等同於概念化與程式化,導致一些主旋律影視作品成為高高在上的“宣傳畫”,而與市場需求、藝術規律相悖,“主旋律不賺錢”成為一種魔咒般的存在。

  可喜的是,這一現象在近年來得到了有效扭轉。2016年,《湄公河行動》成為當年國慶檔票房冠軍;2018年,《紅海行動》不僅成為當年春節檔票房冠軍,而且刷新了當時的春節檔票房紀錄;今年暑期檔上映的《烈火英雄》,同樣在市場熱度和觀眾滿意度兩項指標上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可以説,正是有這些影片的案例在前,《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三部獻禮片在近期點燃電影市場,就在情理之中了。

  將思想立意與商業手法相結合,以強視聽來傳遞主流價值觀

  在業界和學者看來,主旋律影片近年來屢屢得到來自市場的正向反饋,首先源自創作思路和手法的改變。

  在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研究員譚政看來,經過十幾年的市場化産業化實踐,中國電影人向市場尋求觀眾的意識不斷增強;同時隨著這些年大量海外商業電影進入帶來的競爭與啟示,中國電影人在電影的敘事技巧上也越來越熟練,都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

  具體到主旋律影片的變化,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用“適應市場、擁抱類型片”來進行概括。

  以三部獻禮片為例。正如很多評論所分析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這三部影片能夠表現出強大的市場拉動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都將思想立意與商業手法相結合,以強視聽來傳遞主流價值觀。

  就類型而言,三部影片都以非常明確的類型定位來對接目標觀眾,滿足市場需求。比如《中國機長》是災難片,《攀登者》是冒險類加動作片,《我和我的祖國》裏的七個篇章,更是化用了愛情片、喜劇片等多種類型。

  就題材而言,《我和我的祖國》打撈民族記憶,《攀登者》和《中國機長》都取材于國産電影此前不曾表現過的真實事件,這些都打破了觀眾對於主旋律電影的固有認知,拓寬了主旋律電影的市場空間。

  就視角而言,三部影片儘管題材與類型各異,但都不約而同地聚焦于大時代下、大事件中的平凡個體。正是無數個體支撐了國家的前行,也正是無數個體共享著國家的榮光,這種對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血肉相連的書寫與表達,完全從中國文化中生發而出,超越了好萊塢大片中的孤膽英雄模式,極大地喚起了中國觀眾的共情。

  愛國之情的凝聚澎湃,在大銀幕上得到宣泄和抒發

  不過,僅僅發生在創作端的變化還不足以解釋一切。電影理論家鐘惦棐先生有一個著名的觀點:電影美學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與觀眾的關係問題。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對記者表示,以此為依據,我們可以認為近年來一批主旋律電影成為市場爆款,最重要的是重視並契合了主流社會、觀眾的心理及願望。

  譚政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他看來,改革開放40多年尤其是近五年來中國在各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使得普通百姓的國家認同感和自豪感大大增強,主流價值觀正在全社會得到日益廣泛的認同。“民間涌動著強烈的愛國主義表達慾望,影片給了他們非常好的宣泄和抒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中國電影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院線建設不斷下沉的幾年。孫佳山注意到,大量三四線城市的新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加入到了觀影者隊伍中,而他們是近幾年隨著國家發展而産生最強烈獲得感的一群人。也正因此,主旋律電影成為將新一代電影觀眾轉化為中國電影票房增量的最大文化公約數。

  幾位學者不約而同地對記者表示,通過成熟的商業類型來講述主旋律,並使主旋律在獲得商業成功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産生文化上的潛在影響和輻射力,這是對於電影作為大眾文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成熟電影産業所必須具備的特徵。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三部獻禮片所測出的,正是國産主旋律影片在今天的中國所抵達的市場深度和廣度。電影是一種造夢的藝術。在全社會都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今天,通過“大銀幕”收穫更多的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將成為一種觀影剛需。如何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講述中國夢的電影,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這是主旋律燃爆電影市場之後留給所有中國電影人的開放式命題。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