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滾動>>正文

徐帆于《一堂好課》開講表演的“咏嘆調”

2020-01-13 13:49:1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馮雪

  人們常説,“表演來自生活”,那麼表演和生活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的?身為觀眾的絕大多數人,又可以從表演中汲取一些什麼呢?

  1月12日(週日)晚間,《一堂好課》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第九期表演課,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演員徐帆擔任主講人做客北京師範大學,“值日班長”李光潔,以及“課代表”沈月、鄂靖文、高至霆與現場同學一起感受表演與生活的真諦。

  課堂一開始,徐帆就表示自己不太會聊天,從節目組第一次聯繫她到走上舞臺,她都是緊張的,但是在面對學生們的時候她又覺得興奮——這種感受,就跟面對表演這個她所摯愛的職業一樣,是個相互刺激的過程,既可以把自己的心裏話傳遞出去,又可以在面對陌生的過程中去觀察、去記憶,或許還會在未來的某一次表演中抽離出來。她説:“在生活中我可以像一條蟲一樣的,但是在舞臺上我一定要像龍一樣。那一瞬間,我為大。”

  在舞臺上就一定是要有光的

  “我所有的爭強好勝可能都在角色上頭”

  徐帆從小學習戲曲,後來讀中戲、進人藝,擁有以《阮玲玉》《不見不散》《唐山大地震》等為代表的優秀作品,曾榮獲話劇界最高獎項“梅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演員獎等獎項,是中國影視領域當之無愧的“大青衣”。

  儘管自認在生活中是會“不好意思”“緊張”甚至“自卑”的人,但是站上舞臺,成為角色,徐帆就會有滿腔的熱情,儘量地把人物化為自己的想法去表達出來。

  她第一次演的戲叫《二進宮》,上臺之前手還在哆嗦,大幕一拉開,興奮點就不一樣了,“唱兩句的時候,突然就覺得我好重要啊。我第一次演出完了之後,老師跟我説,你為什麼頭老這麼仰著?我是覺得,我開心,我覺得很驕傲,雖然可能這個表現不是特別準確,但是我的心裏是樂開了花兒的感覺。”

  “我覺得我所有的爭強好勝可能都在角色上頭”,回憶起自己的表演生涯,徐帆説:“在生活中我可以像一條蟲一樣的,誰都不注意我沒有關係,但是在舞臺上,我一定是要有光的,我一定要像龍一樣”,“每一個人物,能把它演得生動、鮮亮,觀眾記得住人物本身就行,不用記著徐帆”。

  在互動交流的時候,“課代表”沈月提到自己也是一個在生活中很不自信的人,站在舞臺上會很崩潰,説著説著,她情緒激動到流下了眼淚。徐帆安慰她不要著急,希望她“不斷地鍛鍊,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好課班主任”康輝也鼓勵道:“經驗的積累是特別重要的,只要你不怕一次一次地先丟人,你就能夠一次一次地站在這個舞臺上,最終去贏得所有的那些掌聲。”

  當眾孤獨很重要

  “演員的表演要像提線木偶一樣”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演員走進每個角色的人生,在各種命運之間來回切換,能體會到的幸福有多多,感受到的痛苦就有多多。而這,也正是演員職業的魅力所在。

  課堂上,徐帆特別分享了她早年拍攝電影時的一段往事。電影正式開拍之前,很多演員等待的過程中都在睡覺,一個攝影師説:“幹什麼呀,都這麼睡著?”這句話,徐帆一直記到了現在,在這位攝影師眼中,睡覺的狀態是一種最鬆懈的狀態,突然到鏡頭面前和始終打起精神一定是兩種概念,“鏡頭是很不客氣的,它能夠看到你哪一個時候是強裝笑臉,哪一個時候是自然流露”。

  徐帆第一次在北京人藝演出時,後臺的場景讓她著迷,也給她上了表演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節課。七點鐘開演,演員差不多五點就陸續到了,大家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情,既是自如的,又是慢慢進入演出狀態的,“所有的細節都是順著走的,並不是一下子突起”。

  進入角色之前需要醞釀情緒,進入角色之後則要穩紮穩打。無論面臨的是什麼樣的表演環境,無論是否有充分的把握完成導演的要求,都要堅持完成,徐帆將這種能力稱為“當眾孤獨”,“你可以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只要它是真的。在那一瞬間,旁邊沒有人,那一瞬間,我為大。”

  徐帆的表演方式受林兆華導演的影響很大,“我從進到劇院以後一直就是跟著他在排戲的,他在排練的時候就跟我們説,‘演員的表演要像提線木偶一樣’,就是一會兒進入角色,一會兒離開角色,就是這種快進快出的,速度越快,説明你的表演能力特別強。”

  和幾乎所有的演員一樣,徐帆也曾經歷“被動選擇角色”的階段,也曾碰到過不好的劇本、不好的導演、不好的對手,但她覺得這恰恰鍛鍊了自己,“先把自己的門打開,再去做選擇。要是一開始就選擇,我覺得那可能一輩子碰不到幾個角色,因為中國的演員人太多了”,她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反作用力”,要學會調動自己的積極情緒,“別人拽是拽不了的,發揮自己的強項,把不好的地方變成動力吧!”

  認識、觀察、體驗生活

  “每一個人心裏都會有自己的咏嘆調”

  年輕時的徐帆,內心和人們常説的“人演戲不如動物,大人演戲不如孩子”較勁兒,但是過了五十歲後,她的心境放鬆了很多,不再帶著批判性的視角去演繹人物,而是嘗試將自己揉入角色的生活,更多展示的是一種平靜如常的親近。

  電影《唐山大地震》曾讓徐帆斬獲眾多獎項,很多人説她演得太好,她在《一堂好課》卻説:“我根本就沒有演,我甚至是覺得這是我自己對於孩子的一種表達。”在拍攝《唐山大地震》之前的2006年到2009年,她幾乎沒有工作,全身心都在照顧女兒,“那時候女兒身體不是很好,幾乎是一個星期要去兩次醫院,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我就把北京市好的醫院的兒科大夫迅速地認識了。這個三年對於我來説是特別有意義的三年,看似沒有去想表演上的事情,但是實際上生活本身充實了我。”

  因為這三年的經歷,徐帆再看自己曾經演過的妻子、母親、媳婦兒,有些看不上了,“我想我之前可能沒有這種生活,就要特別賣力氣地去演,那現在開始就把自己順其自然地流露在我的人物中就好了,這樣會不做作。”

  拍攝《一九四二》,徐帆在減肥的過程中體會人物饑餓的呼吸感;拍攝《只有蕓知道》,寥寥的戲份裏,她藏進了對夫妻情感的最大感觸和盡情宣泄……她認為“演戲不光是給觀眾看,有的時候也是要給自己看的,因為它在某一種時候會讓我審視自己,我要不要這樣生活。”

  表演是認識生活、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的藝術,而這種能力也是每個人值得擁有並修煉的。徐帆感性地認為,“其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心裏都是會有咏嘆調的呀!哪怕有的時候站在角落,想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即便是閉著眼睛沉浸在一塊地方,深深地嘆息一下,這也是咏嘆調。自己的感受很重要,把它表現出來也很重要。”

  在人生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我們可能手裏沒有劇本,但是學習了表演,了解了生活,我們就可以更好地自編、自導、自演,去成就一部無悔的人生大戲。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