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節目呈現出多樣態表達

2020-01-23 12:56:12|來源:光明日報|編輯:劉欣

  

  《國家寶藏》海報。資料圖片

  

  《國家寶藏》海報。資料圖片

  【文藝觀潮】

  “2020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日前宣佈,要與快手短視頻App合作,開啟新的傳播模式,這意味著打破大小屏壁壘,讓節目以多種樣態呈現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屏與小屏的深度融合不僅讓受眾數量數倍增長,制播團隊收穫更多資源和更多機會,也讓臺、網、端的深度融合擁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優秀節目呈現出多樣態表達。

  央視《國家寶藏》欄目註冊成為B站信息發佈賬號後,每期節目的實時彈幕數最高達到8000多條;《中國詩詞大會》的飛花令環節經由短視頻傳播,成為互聯網傳播的熱點視頻;《中國地名大會》通過小程式讓網友在線比拼,展開“頭腦排位”大賽,點擊量直線上升……平臺間的合作方式正不斷迭代——從最初的“傳播向”合作到如今的“製作向”“資源向”“資本向”“人才向”全方位融合,獲得了新的經驗。

  策劃合作前置,讓資源相加變成了優勢相融互補

  將演播廳構建成一艘穿越時空的宇宙飛船,觀眾跟隨嘉賓在飛船中沉浸式開啟“飛躍天際”之旅……作為國內首檔科幻科普綜藝,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的《從地球出發》自2019年12月20日播出以來便收到好評不斷。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看來,“《從地球出發》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提出一台、一網、一端深度融合的首次試行,由江蘇衛視、愛奇藝、字節跳動三方共同進行制播工作”。

  據江蘇衛視節目中心副主任、《從地球出發》總製片人張燁鏑介紹,江蘇衛視擅長做創新題材的研發,此前《最強大腦》《超凡魔術師》積累的豐富經驗,更讓科學益智類節目的創製成為江蘇衛視的強項;愛奇藝作為獨家長視頻版權方,就宣傳資源在平臺進行推薦,也形成了收視熱點;字節跳動利用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多端的優勢,推動了節目的短視頻傳播,與此同時,他們策劃出的科幻科普達人也成為網紅。

  隨著臺、網、端合作的展開,其合作渠道、內容、角度、領域等都在迭代升級,而其中最為重要的趨勢就是多平臺協作的不斷前置。此次《從地球出發》將合作提前到項目初始階段,在管理部門的積極努力下,讓臺、網、端的合作真正由“相加”到“相融”。

  不僅僅是從大變小,還要釋放出更多內容價值

  2019年9月1日,隨著新中國成立初期彩色影像的首次正式公開,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開展的“精彩短視頻,禮讚新中國”主題宣傳月正式啟動。30天時間裏,68條帶有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活動統一標識的短視頻,在央視網、新華網、人民網、抖音、快手、梨視頻、愛奇藝、騰訊微視、好看視頻、秒拍、新浪等十余家主要網絡視聽平臺推送播放。截至10月7日,總點擊量達到19億次。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司統計,在68條短視頻中,有22條來自電視端內容。

  此次活動推出的第一條短視頻——《彩色新中國!開國大典彩色影像首次正式公開》節選自上海廣播電視臺真實傳媒有限公司製作的紀錄片《彩色新中國》,在上線的1小時內,視頻點擊量破千萬,24小時點擊量超過6000萬。北京衛視攝製的國慶快閃活動被剪輯成了短視頻《天安門廣場數萬人表白祖國》,在抖音上收穫了222.5萬的點讚量。節取自理論實踐探訪節目《思想的田野》的《思想的田野之山水間的美食》、從電視劇《外交風雲》剪輯的《共和國外交風雲》和《可愛的中國》《跨越時空的回信》《國家記憶》《大國工匠》《閃亮的名字》《早餐中國》《開學第一課》等影視節目的短視頻一起,唱響了正能量主旋律之歌。

  由此可見,媒體製作的大量優質內容,都是值得好好打磨的“IP”。但“濃縮”並非易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韌勁,也需要巧勁。

  紀錄片《長江之戀》總策劃、SMG紀錄片中心主任李逸介紹,“為了從超過1000小時的4K素材中截取1分鐘壯美長江的畫面,製作團隊選取了由清晨到深夜作為時間線,由青海到上海作為空間線,感性又有條理地展現了長江之美”。在經過反復選擇、剪輯、修改後,這條1分鐘短視頻的傳播之快、範圍之廣超出了李逸和團隊的預期,同時也增加了大眾對紀錄片《長江之戀》的關注。

  小切口輕體量,宏大敘事創新表達方式

  在中宣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下,由江蘇廣播電視總臺承制的紀錄片《淮海戰役啟示錄》播出期間,為強化融媒體傳播,攝製組精心製作了《81歲的妹妹 20歲的哥哥》《我的爺爺是英雄》《遲到70年的祭奠》等20多條時長1到3分鐘的短視頻,在各大新媒體平臺被廣泛分發。據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陳輝介紹,“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協調,攝製組與今日頭條進行了深度合作。在拍攝階段,‘頭條尋人’項目為攝製組提供了烈士或民工親屬的尋親線索,在播出期間,今日頭條平臺又對相關短視頻進行推廣。這些短視頻,讓一些在片中無法展開的故事得以完整呈現,切口小、情感表達細膩,更適合新媒體端的傳播,為革命歷史題材紀錄片的融媒體傳播作出了有益探索”。

  革命歷史題材作品,需要宏大敘事,也需要小切口、輕體量的表達。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為8.29億,短視頻用戶佔78%,這兩個數據正凸顯著短視頻背後的強大力量儲備。這也給平臺方指明瞭思維拓展的方向,一方面電視臺的優質內容需要向多端口分發,引起傳播上的“裂”;另一方面,互聯網平臺也亟需優質內容打造有價值的網絡空間,形成正能量的“合”。

  同樣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扶持項目,由浙江衛視製作的紀錄片《戚繼光》不僅在電視端獲得關注,在微博、B站等社區也引起熱議。2019年10月14日,浙江衛視中國藍微信公眾號推送了《戚繼光》中“鴛鴦陣”相關視頻,當晚22:00,“學習強國”平臺在首頁推薦,次日中午點讚人數突破20萬;11月3日晚,國家博物館著名網紅講解員“河森堡”配文轉發了這段定格動畫,由此引發微博用戶的廣泛觀看,在一天時間內,微博播放量突破200萬次。

  好故事,需要被講好也需要被傳播好。在傳播過程中,用戶的自動轉發、評論正形成新的內容衍生品,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火熱的流量背後,實則是大屏思維、小屏思維被打通後,內容為王的新體現。

  如今,紀錄片《戚繼光》得到了1.6萬B站網友收藏,並收穫了9.8的高評分。關於短視頻傳播對節目的“反哺”作用,《戚繼光》總導演王欣深有感觸,“短視頻産品通過多渠道、有針對性的分發,極大地調動了受眾對紀錄片本身的好奇心,比如‘鴛鴦陣’在微博引發熱議後,B站的觀看人數也迅速增加”。

  將電視媒體的內容價值快速延伸到移動端等新媒體上,讓不同受眾群體都能找到興趣點、共情點,不僅擴大優質內容的傳播,更凝聚起磅薄的中國力量。內容的多元開發,呈現方式的創新交融,正讓臺、網、端的“升級”擁有更多想像空間。互聯網這一最大變數,正隨著平臺間找到觀眾與用戶的“最大公約數”而變成最大增量。

  (作者:牛春穎,係《廣電時評》執行主編,作者:曾宇衡,係《廣電時評》記者)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