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條漫“自述”武漢

2020-03-04 08:47:5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武若曦

  條漫《武漢自述》(局部)受訪者供圖

  黃鶴樓、櫻花、小龍蝦、光谷……這些武漢的城市符號被幾位漫畫製作者用細膩的筆觸繪製成一幅《武漢自述》條漫(注:畫格由上而下依次排序敘述故事的多格長條形漫畫),淋漓盡致地向人們展現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知名人物,刷爆朋友圈。

  從武漢的自述中,這座城市的精彩展露無遺。武漢地理位置重要,可謂“九省通衢”,也是中國的“高鐵之心”;武漢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屈原曾在這裡“遊于江潭,行吟澤畔”,伯牙和子期在這裡相遇,留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話;辛亥革命在此爆發,千年帝制最終被推翻……

  自述中的插圖精美細膩,讀一遍,宛若“人在畫中游”,仿佛真的去了一趟武漢。春天武大的櫻花,夏天東湖的荷花,秋天漢口江灘的蘆葦,冬天磨山腳下的梅花,讓讀者感受到這座城市平日的美麗。

  在這篇深情的自述背後,是4位作者感人的創作歷程。

  松風和張梓夕都是湖北人,他們是條漫的文案撰寫者。

  松風的家就在武漢,過年前夕,許多同事和朋友都勸他不要回武漢了。“當時我本來不想回家,但是當天上午給家裏打電話,弟弟説已經買不到口罩了,讓我趕緊從外面帶些口罩回去。”松風在接受採訪時説,“就因為這句話,我打消了不回家的念頭,在廈門買了幾大盒口罩,當天下午就坐飛機回去了。”

  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抗擊疫情成了當務之急。

  在部門的遠程選題會上,幾乎所有同事都提報了關於武漢疫情的選題。

  “我的同事張梓夕是湖北隨州人,這次過年她在廣東,心裏卻一直在牽掛家鄉的情況。她當時報了‘我是武漢’這個選題,讓我一下子就燃起了創作的衝動。”松風説,“雖然不能像一線的醫護人員那樣去抗擊疫情,但是我們作為媒體人,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來為武漢加油。”

  兩個人一拍即合,很快開始商討起創作細節。他們邀請了常曦月和王亭兩位插畫師加入創作團隊,最終決定以條漫的形式呈現擬人化的武漢。

  “選擇條漫是為了讓讀者擁有更輕鬆的閱讀體驗,在視覺上更有衝擊力,圖文並茂,可以讓讀者擁有更強烈的情感共鳴。”插畫師王亭説道。

  松風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負責完成文案的主體部分,張梓夕則負責文案的開頭和結尾。

  “一説起武漢,我的眼前立刻浮現出的是黃鶴樓、長江大橋、武大和東湖的櫻花、漢口江灘的蘆葦,還有我最愛吃的小龍蝦和鴨脖子。”松風説道,“武漢就是這樣一座極富生活氣息的城市,雖然它現在‘生病了’,但我還是想讓人們知道它原本可愛的模樣。”

  松風將印象中的武漢做了分類,決定圍繞地理、歷史、飲食、風景、科技、體育、人物幾個方面展開,進行擬人化的講述,最終確定下“我住在哪、我的歷史、我是吃貨、我顏值高、我IQ高、我體育棒,我的孩子很優秀”這幾個主題。

  條漫創作是一個辛苦的過程,文案撰寫者和插畫師要隨時溝通,決定最終的創作場景。

  “在編輯傳達清晰的畫面意圖和文字情緒後,插畫師會有較為自由的創作空間,在清晰傳達文字內容的基礎上,對人物性格、表情、大場景畫面、畫面之間的過渡形式和情緒渲染等進行創意發揮。”插畫師常曦月説。

  在條漫的最後,插畫師將團聚的場景置於漫天飛落的櫻花中,表達了對武漢的美好祝願。

  這篇原創條漫發佈在“十點讀書”微信公眾號後,閱讀量迅速突破百萬,“在看”數也突破10萬,被超過860個賬號轉載。

  全國的網友們在看完條漫後紛紛在後臺留言,表達了自己的感動與祝福——

  “看完淚光閃閃,不是武漢人,但是中國人。等疫情好了,一定要去一次武漢!”

  “武漢加油!2020年的高考,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考上一所武漢的大學,疫情不會阻擋中國人對武漢的情感!”

  “等你好了,全國人民吃光你家小龍蝦!你一定會沒事的!”

  看到網友的留言,4位作者都非常感動。“只要有了信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我想,這就是這篇條漫最大的意義所在吧。”松風説,“還有不少讀者建議做成英文版,讓更多外國友人也知道武漢這座城市的美麗。更有一位武漢的醫生,自告奮勇幫我們翻譯成了英文。”

  “期待疫情結束之後,你我可以摘下口罩,親親熱熱地坐在一起,喝喝酒、咵咵天,我等著那一天,你咧?”(劉澤溪)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