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見證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

2020-05-27 09:27:18|來源:光明日報|編輯:武若曦

  《決戰脫貧在今朝》海報 資料圖片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在5月21日至23日晚黃金時間播出了三集專題片《決戰脫貧在今朝》,該片真實記錄了在脫貧攻堅最關鍵的一年,全國20個省份40多個貧困村的幹部群眾正在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鬥故事,為脫貧攻堅的最後決戰,留下清晰歷史影像。

  《決戰脫貧在今朝》總策劃、總撰稿孫傑介紹:“從2019年12月底開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評論部組建了6個採訪組,分赴全國各地20個省份40多個貧困村連續拍攝採訪,用鏡頭記錄脫貧攻堅最後一年間各貧困地區的真實狀況。”《決戰脫貧在今朝》清晰地向觀眾傳達了在決戰脫貧攻堅中黨中央的決心和億萬幹部群眾的信心,第一集《最後的硬骨頭》將鏡頭對準了“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該地區自然條件差、經濟條件弱、貧困程度深,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難度最大、任務最重的地方,片中全景講述了該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並真實記錄了在脫貧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回答了脫貧攻堅“扶什麼”的問題。第二集《共同的事業》聚焦參與脫貧攻堅的各種力量,通過講述個人、團體、企業、社會組織、人民子弟兵等參與扶貧的故事,表現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有機結合,脫貧攻堅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偉大事業,回答了“誰來扶”的問題。第三集《一個也不能少》聚焦“精準扶貧”,講述各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措施成效,回答了“怎麼扶”的問題。孫傑説:“層層遞進的影像探尋,捕捉到了多個扶貧攻堅之戰中的典型人物以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代表性瞬間,使得《決戰扶貧在今朝》充滿了內在的邏輯張力,觸動人們的心靈。”

  專題片中所呈現的人和事以及問題難點,也是脫貧攻堅事業的縮影。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碩士研究生劉航看了這部紀錄片後非常激動:“遇山開路,逢水架橋,這是中國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這是中國的智慧,也是世界的驕傲。”在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研究員何天平看來,“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的歷史節點上,以鮮活、生動的敘事再現國家社會的重大變遷和突破,具有至關重要的歷史意義。深入基層的對焦,讓一個個真實可感的故事鋪展在熒屏前,決戰脫貧攻堅並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如何落到實處,這份影像提供了許多值得一看的社會側影”。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連水興表示:“看了貧困地區幹部群眾共同啃硬骨頭、拔窮根的奮鬥故事,我很受震撼。這充分展現了黨和國家在扶貧攻堅上的決心與力量。這部專題片在敘述中國扶貧故事方面,既有國家話語的宏大敘事,又有底層民眾的細微展現,兩者交匯融合,顯得全面而深刻,無疑能夠為這段歷史留下清晰的影像記憶。”

  《決戰脫貧在今朝》的精彩呈現,把踐行“四力”的成果,展現在了熒屏上,深深打動了億萬觀眾的心,也讓當事人收穫感動。孫傑介紹:“節目播出後,節目組拍攝的大量貧困戶和扶貧幹部們都發來消息,表示被節目感動和鼓舞。寧夏曾經的貧困戶李耀梅在這幾天自己的直播裏,收到了許多網友的評論和鼓勵。”

  截至5月25日8時,《決戰脫貧在今朝》電視端前三集首重播累計觸達人次為1.14億次。三集專題片《決戰脫貧在今朝》用了近20個小故事表達“脫貧攻堅”這個宏大的主題。節目對事例的選擇非常用心,每個故事都有鮮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涵蓋了脫貧攻堅工作中重要的政策、方略、辦法以及各種參與其中的力量,並運用豐富的影像和鮮活的細節來表達“扶什麼”“誰來扶”和“怎麼扶”的理性思考。節目中很多貧困落後地區的航拍畫面既蒼涼又不失雄偉,很多人物一顰一笑的表情捕捉既真誠又不失溫情,以感性表達理性。《決戰脫貧在今朝》播出後,讓不少幹部群眾備受鼓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只要全國上下凝聚起不鬆勁、不懈怠的強大合力,就一定能夠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記者 牛夢笛)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