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關於日本熊本震後重建的三個片斷

2017-03-23 10:41:47|來源:文匯報|編輯:賈雪靜

  3月的熊本城,銀杏早已凋落,櫻花尚未盛開,城中枯枿朽株與殘垣斷壁令人唏噓不已。熊本城下,遊客絡繹不絕,卻只能在城樓之外用相機記錄這座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的殘缺面貌。

  去年4月,發生在日本九州熊本縣內的兩場7級地震不僅造成數萬人流離失所,當地旅遊業也遭受嚴重打擊,熊本城、阿蘇神社等文物古跡均在震中受損。一年過去了,這座曾歷經浩劫的城市正慢慢從震中恢復:修復古跡、恢復交通、吸引遊客、振奮民心……正如熊本市經濟觀光局熊本城調查研究所副所長網田龍生所言,“雖然重建道路漫長,但還是要一件件開始。”

  “20年,是熊本人共同的期望”

  受損的熊本城被防護網團團圍住,參觀入口處因落石阻斷通路而禁止通行,試圖一睹這座名城風貌的遊客只能從週邊看到城內巨石、屋瓦陷落的情形。在去年4月的地震中,建於1604年的熊本城受損嚴重,這座在明治維新時期被圍攻50余天安然無恙、曾歷經八次地震倖免于難的名城,這一次未能得到眷顧。熊本城三成的墻體被毀,在名為“頰當禦門”的正門及天守閣入口附近至少有六處石墻崩塌,上百米長的“長塀”也遭毀壞,是日本歷史上損壞最嚴重的文物古跡。

  地震過去近一年,目前熊本城最主要的工作依然是完成善後工作與調查損壞程度。“一方面我們要移除因地震掉下來的落石。另一方面,我們用石膏將並不穩固的城墻加固。”網田龍生表示,“只有等我們完成調查確保每棟建築的安全後,重建工作才開始。”據了解,週邊城墻已經完成調查,13棟建築中有四棟完成了這項工作。

  無論在技術還是資金上,熊本城的修復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在修復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居然是“找到放置城墻落石之處”。城內數塊空地已放滿落石,因為城墻崩落的石頭數量太多,仍有不少落石尚未安置。為了修復時保留最原始的風格,每塊落石上刻著數字對應原先的位置。修復人員將石塊的表面拍照後,對照原來城墻的相片,在每塊石塊上編號,之後先在圖紙上重組,確定無誤後再砌回原處。

  據預計,熊本城的修復需要634億日元,日本政府將承擔97%的費用,剩下的將由熊本縣政府承擔。而熊本城方面更是啟動了尋找“復興城主”活動,每個人可以通過郵局、直接轉賬、景點設點等方式捐贈10000日元用於“熊本城災害復舊支援金”。截至目前,已有7萬餘人參與捐贈,其中絕大多數是與此城共患難的熊本人。

  對於外界所説的修復需要20年是否太久的質疑,網田龍生將熊本城與小峰城做了比較。在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中,位於福島縣白河市的小峰城受到重創,修復將於明年完成。而考慮到熊本城的損壞程度比小峰城嚴重得多,熊本城又有多達13棟建築,“因此20年已經是最好的情況。”據日方估計,修復一棟建築需要五至十年,如果單一修復,也許整個重建過程需要花上百餘年,“因此我們採取同時修復的方法,這樣人們能早日參觀熊本城。”網田龍生表示,“我們希望加速熊本城的重建,20年,是熊本人共同的期望。”

  而在觀光設施的告示板上,貼著數百張手寫的便貼,上面寫著各式各樣的祝福:“熊本城站起來!”“要堅持到重生的那一天!”這座名城的修復也許需要20年,在回歸原先的風貌之前,刻有笑容的落石將與熊本人一起靜靜地守望著熊本城的復興。

  “民眾願望是復興的動力”

  南阿蘇地區是受熊本地震影響最嚴重的區域,尤以交通為甚,震後一度水電中斷,公路癱瘓,與外界隔絕。迄今為止,南阿蘇地區往返熊本市的公路僅有一條恢復通車,其餘依然癱瘓。而地震造成境內鐵路被沙土掩埋、鐵橋橋梁扭曲,經營基礎薄弱的地方鐵路往往會在自然災害中遭受重創,南阿蘇鐵路也曾一度面臨報廢危機。

  因受災而不得不報廢的地方鐵路在日本並不少見。2005年因颱風災害停運的宮崎縣高千穗鐵路于2008年報廢;青森縣十和田觀光電鐵也受東日本大地震影響而收益惡化于2012年報廢。然而,南阿蘇鐵路選擇了與他們不同的道路———儘量恢復全線鐵路的運營。

  據高森町町長草村大成介紹,與其他災後鐵路數月後申請不同,他們在震後第一時間就遞交了重建鐵路與恢復運營的申請,得以從日本政府獲得500億日元的撥款。由於南阿蘇地區地處阿蘇火山口,地形複雜,當地幾乎沒有公交車運營,因此鐵路對當地民眾的出行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乘客主要是當地前往熊本市、阿蘇市的學生和老人。“鐵路的停運對當地民眾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當地人無論上學、看病都需要鐵路。所以我們馬上提交了申請。”草村大成表示。據悉,由於鐵路停運又缺乏交通工具,震後無法上學的沿線學生一度多達百餘人。

  “也許重建鐵路的選擇將面臨極大的困難,而報廢是比較簡單的一個選擇。”草村大成説,“但是鄉民們的需求與期待讓我們不畏艱難,一步步朝著全線恢復的目標努力。”去年7月30日,高森站至中松站這段受損程度較小的鐵路恢復運營。雖然這段鐵路長度僅8公里,在高森站上下車的乘客依然絡繹不絕,其中以老年人居多。生活在高森町的佐藤大介已年近七旬,他表示,“鐵路的恢復便利了我們的生活,沒有鐵路我們的生活就像被‘隔離’了。”

  南阿蘇鐵路的其他段從去年8月起已開始調查工作,直至今年3月完成,調查花費近兩億日元。出於同情南阿蘇鐵路的現狀,由秋田縣的利高原鐵路、茨城縣的常陸那珂鐵路、千葉縣的夷隅鐵路、鳥取縣的若櫻鐵路從去年4月起發售“復興祈念車票”,以1000日元的價格出售,其中700日元用於支援南阿蘇鐵路。“如果不能全線恢復,也要恢復更多的路段。這是高森人的願望。民眾的願望成為了我們復興的動力。”草村大成如此説道。

  “一直找到親手抱起兒子為止”

  “熊本人最大的特點是執著。”當新幹線駛入熊本,導遊古川純子脫口而出。熊本人的執著在大和晃的父母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因熊本地震遇難的49人中,大和晃是“最特殊的一位”。

  22歲的大和晃是熊本學園大學的學生,在4月14日的第一場地震中,他並未受傷。因其在南阿蘇地區的朋友受災嚴重,面臨斷水窘境,大和晃15日晚上開車為朋友送水。然而誰也未曾料到,在送完水回家的路上,更大的地震于16日淩晨發生了。地震引起的山體滑坡造成阿蘇大橋全部倒塌,彼時正好開車經過阿蘇大橋的大和晃不幸隨橋體而掉入河中。阿蘇政府隨即出動救援隊在阿蘇大橋下搜尋,搜尋兩周後依然未果,政府在5月1日決定暫停搜救。對於政府暫停搜救,當地人水上桂子錶示,“在地震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政府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只能停止搜尋。”但更多人認為,政府完全可以繼續搜尋,也許還有奇跡的發生。

  大和晃的父親卓也及其母親忍決定繼續搜尋,他們不再上班,帶著雙筒望遠鏡,沿著河岸前行,一處一處細細查找。“一直找到親手抱起兒子為止,決不放棄搜尋。”母親忍堅決地表示。即便是雨天,夫妻倆仍然在河岸邊全神貫注地察看是否有衣物、車胎以及金屬碎片。他們甚至向登山愛好者借來保險繩,以便深入到一些站不住腳的河岸邊搜尋。

  7月24日,他們終於找到了大和晃的黃色豐田車,它被巨大的岩石擠壓著,母親忍曾不顧一切地衝上去想要挖出兒子,但是徒手根本無法移動巨石。車被埋在巨石林立的河灘,大型機械不便進入,挖掘工作進行得異常艱難,直到8月11日,大和晃的遺體才隨著汽車被打撈上岸。

  熊本地震中唯一下落不明的大和晃終於落葉歸根,大和卓也夫婦執著尋子的過程通過媒體傳遞到全日本。在一週後舉辦的葬禮上,有500多人從各地趕來參加。在熊本,這個故事眾人皆知。如果説熊本城的重建是熊本走出地震陰影的物理象徵,大和卓也夫婦尋子的故事或許是所有熊本人災後心理重建的開始。“我們與他們感同身受,也替他們感到遺憾。”水上桂子錶示。縱然至今不少人依然對政府停止搜尋的做法頗有微詞,但毫無疑問,大和晃父母尋子四月的故事感動並激勵了熊本人度過劫後余生的震後生活,“包括我在內的熊本人感到很鼓舞,也激勵了熊本人更勇敢地面對生活。”

  (原標題:關於熊本震後重建的三個片斷)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