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共同發展是“一帶一路”的根本目標

2017-05-18 14:39:5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春曉

圖片默認標題

  剛剛閉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在持續引發國內外關於全球與區域發展新前景的熱烈討論。高峰論壇發表了聯合公報,公佈了270多項具體成果的清單。在高峰論壇閉幕辭中,習近平主席介紹了會議達成的成果與共識,並明確指出,“各方都希望繼續在開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不以意識形態劃線,不搞政治議程,不搞排他性安排。將繼續加強政策協調和發展戰略對接,形成協同發展的合力。”

  這是自2015年“一帶一路”頂層設計文件公佈以來,中國領導人首次就“一帶一路”發展方向釋放明確信號。自2013年底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相關國家對於倡議背後的“戰略意圖”始終保持懷疑與焦慮。在這樣的背景下,高峰論壇期間中國最高領導人直接、清晰地定位“一帶一路”倡議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任何發展倡議都有其戰略眼光,但“一帶一路”倡議從根本上説是經濟驅動、聚焦發展。以往四年,“一帶一路”倡議經歷了從概念到行動的初始階段,論壇公報與成果清單是對以往進展的總結,更是下一步具體行動的清單。對“一帶一路”國家和中國自身而言,能否確保長遠的互惠互利、共享發展成果,是一帶一路“五通”合作能否持續進行的核心尺規。

  從高峰論壇公佈的成果清單看,下一步合作在各方發展政策對接、基建項目、擴大貿易與投資、尋求新融資、人才培養與交流等方面均有具體動作。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分享了他個人對“一帶一路”出臺的大背景的思考,即上述合作從根本上是要為這個全球發展遲滯尋找新的驅動力。在全球面臨“和平赤字”、“繁榮赤字”、“治理赤字”的大背景下,中國“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得到廣泛支持。此次會議成果映射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積極響應與有效協作。

  回顧以往近四年的“一帶一路”進展,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尋找各方利益最大公約數、因地制宜尋求最佳經濟合作方式的過程。“一帶一路”的方法論是一個案例一個案例的積累與探索,而非先有固定框架甚至深思熟慮的路線圖。以高峰論壇成果清單中囊括的港口合作為例,目前並無固定合作模式,而是在尋求贏利前景的基礎上彈性變通。根據當地不同情況,目前有合資、並購、長期租賃、特許經營等多種模式。

  對於具體項目的管理和發展,相關研究人員中尚存在技術層面的討論和爭論。但有一點共識:合作項目並非發展援助,基於“一帶一路”市場導向的大原則,項目融資需要經過嚴謹科學的評估,保證長期可持續發展。

  展望未來,隨著成功案例的積累,更多國家和地區將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未來兩年中,將有更多項目落地執行。日常層面的協作互通考驗的不僅是各方政府的智慧,更是具體參與機構的能力和經驗。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未來發展中,有三點至關重要。第一,在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中,中方需要預見並把控好潛在風險。中方需要更好地預研預判,把相關風險和成本降至最低。這方面已有現實教訓可汲取。

  第二,“一帶一路”國家之間需要對接、協調好發展戰略和優先發展領域。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經濟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彼此互補。用好互補點、最大程度地滿足各方發展缺口和需求,是“一帶一路”的精髓所在。

  第三,相關項目應始終遵循“一帶一路”頂層設計中的市場導向的大原則。目前很多項目的落地始於自上而下的協調,儘管在一些領域私人投資者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從長遠看,正如中國政府反復強調的,社會資本的活力應得到更好的激發。

  可以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一個新的開始。此次多國元首聚集北京,回顧進展、商討下一步行動後,各國在政策對接、貿易、技術標準、信息共享等方面將有更切實的合作,其目的是從相關高額投資中取得長遠的經濟回報。正如中國領導人在峰會中強調的,一帶一路正在搭建全球發展新平臺,經濟全球化的再平衡有望在未來更廣泛合作中推進。(陳晨晨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宏觀研究部副主任)

  

標簽:管窺天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