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4年:制度創新“良種”播撒全國 “試驗田”變“豐産田”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4-01 10:39:12

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4年:制度創新“良種”播撒全國  “試驗田”變“豐産田”_fororder_QQ圖片20210401092932

陜西自貿試驗區高新區功能區  供圖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2021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陜西自貿試驗區”)迎來了4周歲生日。細數過往,作為推動陜西改革開放的有力抓手,陜西自貿試驗區緊扣自身戰略定位,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形成一系列系統集成性強、含金量高的創新成果,為全國自貿試驗區建設播撒“良種”。

  從四個維度去盤點陜西自貿試驗區發展成果,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陜西經驗”開始走向全國,成為全國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示範和標杆。

  橫向看全國  

  賦能區域協同發展

  陜西自貿試驗區是我國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面積119.95平方公里,涵蓋中心片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片區和楊淩示範區片區。

  以自貿試驗區探索的體制機制創新經驗,示範帶動西部地區加快經濟社會全方位改革步伐,承接沿海和東部地區産業轉移,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這是陜西自貿試驗區服務於國家戰略的重要使命。

  4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和示範引領作用,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不斷加強區域互通互聯,推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累計向西北地區推介70項改革創新成果;通過制定《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區建設實施方案》,從創新協同、産業協同、政策協同三個方面加強與省內各地市合作,被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通報表揚;主動對接國內其他自貿試驗區,在多式聯運、産業轉移、制度創新、成果共享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不僅讓自貿試驗區紅利外溢,也將先進地區制度經驗引了進來。

  經過實踐探索,高標準高水準建設的陜西自貿試驗區不斷聚集産業、人才,創新創業不斷涌現,西部大開發大開放新活力競相迸發。

  截至目前,東航、海航、南航等14家航空公司區域總部,圓通、申通、普洛斯等176個國內外物流企業和77個臨空産業項目,法國達能、西門子創新工業技術中心、施耐德(西安)創新技術有限公司、馬來西亞凱爾庫集團幹細胞科技産業園等一批優質外商投資企業和項目紛紛入駐陜西自貿試驗區,通過産業聚集效應,影響和帶動西部地區的産業佈局和發展,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

  縱向看發展  

  對外開放從“跟跑”到“領跑”

  陜西建設自貿試驗區將秉承三大定位:建成內陸改革創新試驗田、全國雙向開放示範區、“一帶一路”開放合作新高地。對此,觀察陜西自貿試驗區自身進展,要以“內陸開放”為切入點。圍繞擴大對外開放和差異化改革,陜西做了不少“從零到一”的探索。

  4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推進金融開放創新和加大人文交流等方面探索形成新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創新成果。在國際貿易便利化方面,陜西自貿試驗區利用“國際陸港”區位優勢,加快佈局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建設“絲路匯”文化産品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通絲路”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提升對外貿型企業的服務水準;創新通關監管服務模式,在全國率先開展關稅保證保險業務試點,實現企業憑保單“先放行、後繳稅”等。

  同時,在發展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樞紐經濟方面,以中歐班列長安號為抓手,陜西自貿試驗區通過推出全程統一運單、寬軌直達班列等一系列系統性、集成性創新舉措,為長安號乘風破浪、高效開行提供了澎湃動能。

  2020年,面對國際疫情影響和複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長安號育新機開新局,全年開行3720列,是2019年的1.7倍,班列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穩居全國第一,全年品質評價指標位居全國第一。長安號不僅為全國各地打開了一條走向世界的貿易通道,也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共享門戶樞紐紅利添加新動力。

  4年來,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不斷加大改革力度,陜西自貿試驗區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積,創造了陜西全省73%的進出口貿易額,吸引了陜西全省3/5的外商投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佔到陜西全省的近1/2,成為我國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中的亮眼名片。

  回頭看結果  

  “試驗田”裏種出“陜西樣本”

  從2017年4月1日成立到2021年2月底,陜西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市場主體78551家,其中新設企業55349家(含外資企業597家),新增市場主體註冊資本9174.89億元。

  外資紛至遝來,得益於陜西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4年時間裏,陜西自貿試驗區全面實施《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的165項試點任務,累計形成創新案例511個,其中試驗區“大型機場運行協調新機制”“‘全球雲端’零工創客共享服務平臺”等21項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83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複製推廣。

  4年來,陜西自貿區試驗區獲得229項省級行政管理事項下放(委託)辦理權限,533項“證照分離”改革任務在自貿試驗區內全面落實。企業登記辦結時限縮短至0.5個工作日,近300項涉稅業務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創新推進“貨站前移”“艙單歸併”等24項監管服務措施,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和24小時通關,在全國率先推出“微信辦照”案例.....

  這些“專業術語”的背後,是陜西自貿試驗區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的“新路子”,也為中國內陸地區在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監管等方面開創了一條改革經驗之道。

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4年:制度創新“良種”播撒全國  “試驗田”變“豐産田”_fororder_QQ圖片20210401093834

陜西自貿試驗區 供圖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

  向前看未來

  發揮好“雙循環”紐帶節點作用

  陜西自貿試驗區的獲批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陜西的“最大紅利”,也是陜西實現追趕超越的“最佳平臺”,為陜西省進一步擴大開放,構建發展新格局注入了新的動能。

  總結過去4年,陜西自貿試驗區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挖掘自身特質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有力推動了“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也為“十三五”收官做出了貢獻。

  2020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這意味著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窗口作用將更加凸顯,同時也對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標更高的標準,推動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開放新格局。

  面向“十四五”,陜西自貿試驗區將著力推動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準大幅提升,形成有利於拓展對外合作、承接外部産業轉移的良好環境,構建起對外交往的陸海空大通道,以深層次改革、制度集成創新之鑰,開高水準開放之門,在要素高效自由流動中,做活陜西經濟發展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深耕試驗田,當好探路者,4歲的陜西自貿試驗區“元氣滿滿”,奮力擊楫。(文 白雪)

編輯:王菲
“‘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系列活動之西安國際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