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不回國了”——疫情當下,一位留美學生的經歷與感悟

“我決定不回國了。”發送出這句話後,我心裡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做出這個決定,並不那麼容易。

 

從3月11日當天,收到學校的通知即將改為網絡授課後,我和父母都在為回國計劃做著準備。11日那天,我和父母橫跨著上萬公里和12小時時差的時空距離,通過時好時壞的網絡信號緊張地討論著我的去留:回國,還是不回國?回國,我的學生簽證會受影響嗎?下學期還能順利回學校嗎?不回國,我的安全有保障嗎?如果感染,我能得到救治嗎?

 

我們想以最快速度分析利弊,嘗試讓自己更加冷靜地去看待,卻不得不感到焦慮。作為武漢人,我的家庭真實且完整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無常。之前我為身在武漢的父母擔心不已,此刻來勢洶洶的疫情又讓身在美國的華人們陷入惶惶之中。

 

經過爭執、安撫,再爭執、又安撫,我和父母都有些疲憊。11日淩晨三點,我購買了19日華盛頓轉舊金山飛北京的機票,敲定回國。我們簡單的分工,父母在國內了解隔離政策和航班動態,我與學校確定課程和簽證問題。

 

那時,同學們都在焦急等待著學校能給留學生的兩難處境一個明確的答覆。我想到了與我有過一面之緣的雷切爾, 她是喬治城大學留學生辦公室的主管。

 

二月中旬,武漢正處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期,美國確診患者也在悄然增長,她與我們這些留學生組織的成員有過一次會面。在分管學生事務的副校長辦公室裏,我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自己關於新冠病毒的想法和經歷。學校對我們表達了真摯的關心,但也能看出,校方對新冠病毒不甚了解。那時美國社會還沒有重視新冠病毒,學校願意舉行一次這樣的對話,對我們來説已是非常珍貴和不易。

 

我馬上決定聯繫雷切爾,當天就得到了回復,可以在她的辦公室儘快見面。

 

第二天,我帶著一份長長的問題清單見到了雷切爾,上面是學生會向留學生們收集的最受大家關心的問題。雷切爾逐項回答了部分問題,仍需討論的地方,她仔細地記錄到了筆記本上。我本帶著審視的態度而來,卻得到了她最真摯的答覆。她説,“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我充分理解也許對同學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完成學業,但對於你們的父母來説,他們看到的是你們長遠的規劃,那就是你們的健康。如果我們無法完成下個學期,還有下下個學期。疫情總會過去,學校會一直幫助你。”

 

那一刻我內心充滿感概,還有歉疚:在我對面的,是一位設身處地為我健康著想的老師,而我還未曾關心過她的健康和她的家人。

 

我仔細觀察著她,她看起來非常疲憊。在我離開後,郵箱裏還有上百封等待她處理的郵件。而我剛剛意識到,不僅是我們這些留學生,所有居住在美國的人和他們的家庭都無法置身事外,無可避免地捲入了這場全球性的災難中。

 

與學校溝通解決好學業和簽證問題後,更多的同學購買機票,決定回國。那幾日國內對歸國人員的爭議很大,刷朋友圈也能看到有很多朋友是感到委屈的,其中不少是之前一起組織過募捐的同伴。雖有委屈,但更多的現實問題讓我們無暇在網絡上為自己辯白:大量航班被取消,昨天還能轉機的國家今天就不能飛了……那時我們的對話總繞不過一句“太難了”,然後再彼此安慰。

 

還有許多決定留下的朋友。為了彼此的安全,我們無法見面,只能在微信道別。我玩笑道,“下次見面就是半年後了啊”,大家笑著笑著,卻有些傷懷,於是匆匆説了再見。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寫道:“誰能想到現在對話的結尾,都是互道珍重。”

 

15日,爸爸收到消息,説我的航班可能取消。我看著收到一半的行李箱,愣了好一會兒。我想,我可能真的回不去了。我放下手上的行李,拿起電腦開始研究自己的醫療保險。臨睡前查微信,才看到媽媽給我羅列了長長的居家隔離物資。

 

後來爸爸告訴我,媽媽在以為我航班被取消時,忍不住哭了。

 

也許是從那一天開始,我的心態有了真正的轉變。之前我一心回國,對其他抗疫方式本能的拒絕和排斥。此時我不得不靜下心來,研究其他國家為何與我們不同。身在海外,我需要理解外國人的行事邏輯,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風險是什麼,而我能否獨自承受這些風險?走或留,都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案,要在短時間內理清錯綜複雜的局勢並做出判斷,磨練的是心力。

 

我清點了家裏的防護物資和食物,帶上口罩、手套和墨鏡,出門去了超市。一路不斷有人打量我,我都快步走過。距離上一次到超市屯貨已過半月,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親眼看到被掃空的貨架時,衝擊力依然不小。紙巾、雞蛋和肉類都已經空了,但還好,其他貨架仍能撿漏。我迅速拿上保質期長且足夠管飽的食物,回到家填滿了冰箱。

 

重新清算和確認好一個月的食物無誤之後,我打開微信家庭群,寫道:“我決定不回國了。”放下手機,一顆一直懸著的心終於因為堅定地做出了決定而塵埃落定。但無可避免的,這個決定也許違背了父母的意願,更因他們後來無私地選擇尊重我的決定,感到更加歉疚。海北天南,我仍欠他們,和許多人一聲當面的道謝。

 

何其有幸,身處在這艱難的時刻,當我嘗試以力所能及之力幫助他人時,世界卻讓我接受到了更多來自他人的愛與幫助。籌備武漢募捐時,中國駐美國使館的外交官為我們牽線搭橋,溝通運送物資渠道;喬治城大學的各國同學坐在一起,為武漢兒童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畫畫,手寫明信片;崔天凱大使親自與留學生對話,向留學生們發放補貼用於購買防護物資……

 

留學生獨自在海外,但我們並不孤單。2020年,陽春三月,武漢和華盛頓的櫻花相繼盛開,我們終於迎來了這座城市最美的季節。

 

時光如流,我們是這時代洪流裏渺小如微光般的存在。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在日復一日的宅家生活裏,我們仍能用樂觀和堅強,為平凡的日子創造新的快樂,繼續頑強地生活。這個春天,也終將因它的不凡,被永遠銘刻進歷史中。

 

作者 李默嘉 美國喬治城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