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官員、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 香港有能力有決心有信心抵禦無理恐嚇

香港特區官員、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 香港有能力有決心有信心抵禦無理恐嚇

香港市民和多個團體近日來到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舉行抗議活動,支持涉港國安立法,強烈譴責美國政府干涉中國內政、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圖為部分市民高舉抗議標語遊行至美國駐港總領事館。 中新社記者 張 煒攝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2日會見記者表示,部分外國政府對於自己國家的安全非常重視,但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尤其是香港目前的情況,卻戴上有色眼鏡看待。美國提出的所謂制裁或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過去十多年,香港是美國賺取獲取貿易順差最大的經濟體;香港單方面給予美國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待遇,而港人卻未獲得同等待遇;香港為1300家在港的美國公司提供進入內地市場的優惠政策;香港證券市場交易量的1/5涉及美國投資。這些都是美國在港實實在在的利益,希望美國及其他政府在處理與香港的雙邊關係時能做到互相尊重,不應在全球經濟因疫情極度疲弱時再作出打擊雙方企業和人民的行為。本報香港6月3日電 (記者連錦添、陳然)就美國方面宣稱將對香港實施所謂“制裁”,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專家近日紛紛義正辭嚴加以駁斥,並依據事實進行理性分析。他們指出,美方此舉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美國在港可打的“經濟牌”其實不多;香港特區有能力、有決心、有信心抵禦無理恐嚇。

 

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發表文章表示,美國任何對香港的所謂制裁措施都是雙刃劍,損人害己。香港與祖國緊密相連,是命運共同體,香港有能力、有決心、有信心抵禦無理恐嚇,無懼外國提出的制裁和威脅。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題為《處變勿驚》的文章説,美國挑起所謂“制裁行動”,雖可能會為香港市場帶來少許干擾,但實際影響非常有限;可以肯定地説,香港資金自由進出、聯繫匯率制度運作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均不受影響。他強調,香港是亞洲時區的國際金融中心,其發展有賴於自身經年累月的建設和國家強而有力的支持,這獨特地位從來都不是別國賦予的。

 

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指出,填補本地法律漏洞,加強執法能力,香港社會才能保持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部分外國政客公然干預特區事務,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囂張。

 

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接受記者訪問時重申,涉港國安立法合憲合法。政府官員絕不擔心美方所謂“制裁行動”的恐嚇或威迫,內心無畏無懼。

 

美方宣稱將通過單方面改變對港貿易政策等方式施行所謂“制裁”,香港經濟界對此廣泛關注。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原系主任雷鼎鳴教授表示,美國“制裁”香港,實際上可打的“經濟牌”不多,不管是從關稅、金融還是匯率,美國“制裁”所産生的影響都很小。“所有的方法,都是影響美國的利益。”

 

他分析道,約在三四十年前,香港經濟非常依賴美國,因為當時香港是工業城市,主要面向美國出口。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香港經濟轉型,當地産品對美出口持續減少,2019年降至不足5億美元,約等於香港GDP的0.13%,這與1983年的21.3%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即使美國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對港産品徵收高額關稅,對港影響不大。

 

至於香港實施的聯繫匯率,雷鼎鳴表示,今年3月底香港的官方外匯儲備資産近4400億美元,有如此鉅額的儲備,基本不用擔心港元會崩潰。香港採取聯繫匯率,對美國其實非常有利,且根本不需要美國的同意和批准。

 

來自紡織及製衣界的香港立法會議員鐘國斌也認為,美國加關稅措施對香港暫時影響不大。美國措施針對香港金融體系的機會不大,短期內亦難以另覓地點取代香港。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6月2日發表文章透露,數家大銀行所提交的最新數據清楚顯示,並沒有大量資金流出港元或香港銀行體系,希望客觀的事實和數據能使大家對香港的金融穩定保持信心,大家應該心中有數。

 

連日來,香港多個團體的成員和一批又一批市民到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舉行抗議活動,強烈要求美方停止插手中國的國安立法事務。

 

自發組織前往抗議的“正義大聯盟”成員,要求美方勿繼續對香港事務指手畫腳。市民李先生説:“港區國安法能保障我們免受黑暴之苦,讓香港社會儘快重回正軌。”團體“愛我香港”的代表指出,香港市民決不允許外國勢力破壞繁榮穩定,決不允許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風險口。

 

一批市民遊行至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外,沿途高叫“香港止暴制亂,必須立國安法”等口號。香港民間團體善美大聯盟的成員在抗議活動中,手持寫有“強烈譴責美國霸權主義,流氓無恥干涉中國內政”的橫額。民間團體“同心護港”成員在活動中高呼“香港暴徒,美國製造”“打倒美國霸權”等口號,表達強烈不滿。

 

另有一批前往抗議的市民批評道,香港有些政治勢力致信特朗普,要求美方對港展開制裁行動,他們這樣做不但是在勾結外部勢力,更是進行連串反中亂港行為,是“賣國賊、走狗”。

 

人民日報香港電 記者連錦添、陳然

標簽:一國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