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風正勁 正是挂帆時

“來南寧打拼,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是找到了發展的土壤。南寧不排外,每個市民對外來客商都很友好。我來南寧10年,不但賺到了錢,還賺到了朋友。” 廣西古源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嘉琪是一位來自台灣彰化的姑娘,她不甘平淡,不停打拼,終於在大陸成就了自己的發展夢想。

 

近期,大陸多個地方推出諸多惠臺措施。這些措施不僅結合各地特點,而且充分吸取了當地臺商臺胞的意見,更有針對性、更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13日在杭州召開的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上,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宣佈了浙江省利好臺胞臺青的八條具體措施,包括在5所高校建立台灣青年創業創新平臺,支持成立浙臺青年企業家聯盟,培育50個台灣青年參與合作的民宿項目,邀請台灣青年參與100個建制村、農村社區的規劃設計,提供1200個台灣青年電商主播培訓名額,邀請5000名臺商臺青對接浙江省重大發展戰略,為來浙發展台灣青年優先辦理“臺融卡”等。

 

廣西各地、市也在國慶節前密集出臺了多項惠臺措施。9月15日、9月22日和9月27日,《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促進廣西台資企業穩步發展的實施方案》(簡稱“廣西30條”)、《關於促進邕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操作指南手冊》(簡稱“南寧45條”操作指南手冊)、《關於促進賀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試行)》(簡稱“賀州76條措拖”)先後發佈;桂林、梧州、欽州、來賓等也已出臺惠臺措施。

 

廣西臺辦主任李東興介紹,廣西推出的惠臺措施地方性很強,例如指導臺企充分利用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開展進出口貿易、支持臺企建設跨境冷鏈倉儲項目,打造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商供應鏈體系等都極適合在廣西的臺胞和臺商的需求和發展。

 

浙江是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台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省份之一。結合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持台資企業發展和推進台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各地積極落實相關措施,調度資源解決臺企的難點、痛點、堵點,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單就為臺企減負一項來説,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已為全省台資企業累計減稅、減費逾3億元,減租、減息近2000萬元。

 

寧波安拓集團得益於相關政策,成為疫情下第一批復工復産的企業。集團負責人之一趙旭光説:企業在變強,變大,政策也在越來越好。以出口退稅為例,出口退稅從退5%到9%,再到後來的10%。而今年三月份開始,出口退稅已達到13%。同時,出口信用保險補貼高達80%-90%,跨境電商補貼等一系列舉措,都為企業減少成本、提高營收貢獻不少。

 

“在日本切花市場,我們的蝴蝶蘭佔有率達到了35%。江蘇淮安蝴蝶蘭就像富士蘋果一樣有名。”提起蝴蝶蘭,臺商黃耿達臉上滿是笑意。“我們從一開始的1萬多平方米,做到了現在的11萬多平方米。目前,這裡是全亞洲最大的單體蝴蝶蘭基地。”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黃耿達的企業受到不小衝擊。疫情暴發後,淮安第一時間出臺“惠臺企9條”等措施,舉辦臺商座談會等服務活動,幫助受疫情衝擊的臺企快速“回血”。黃耿達説,“淮安是台資新高地,在這裡臺商多、朋友多,營商環境也特別好。常常是會議還沒結束,我們就與相關部門銜接上了。”在繼續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他開始將適銷對路的出口産品投入國內市場。黃耿達説,“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加上節日消費市場的需求,我的蝴蝶蘭銷售根本不用愁。”

 

福建是兩岸融合發展先行先試的省份,近年來穩步推進對臺金融交流合作。繼7月30日廈門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登陸A股後,9月25日,大陸首家兩岸合資證券公司——金圓統一證券有限公司在廈門揭牌開業。該公司董事長薛荷説,公司將為台資、臺企、臺胞參與資本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廈門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岱樺認為,近年來,大陸資本市場改革逐漸取得成效,吸引越來越多的台資企業登陸或者計劃登陸。目前大陸正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為兩岸經濟合作特別是臺商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空間。

 

今年以來,安徽省臺辦系統認真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皖臺經貿合作交流,著力壯大拓展在皖臺企的産業鏈條,吸引長三角區域內臺商來皖投資,取得明顯成效。9月12日,在世界製造業大會江淮線上經濟論壇臺企項目雲簽約儀式上,安徽省共有97個臺企項目參加雲簽約,投資額達253億元人民幣。

 

“大陸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態勢更加鞏固,始終是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和未來發展的最大機遇。”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日前堅定地表示。

 

大陸風正勁 正是挂帆時

 

親望親好、親要幫親。大陸發展風正勁,大陸也從來沒有忘記與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為臺胞臺商提供同等待遇,一家人共同發展和進步。臺商臺胞應積極融入祖國的發展大潮,順勢而為,定能直挂雲帆濟蒼海,兩岸中國人定能攜手共創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撰稿 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