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劇“注水”之風何時休?

2019-09-16 09:12:41|來源:中國文化報|編輯:馮雪

  《大橋》60集、《青年警察》40集、《花臉》50集、《姐姐結婚吧》40集、《長白山下》30集……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通過備案公示的國産劇,劇集集數平均在40集左右。9月6日,有媒體報道指出,針對目前國産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據報道,目前這一規定仍在徵求意見中。

  其實,“對劇集集數上限做出規定”這一話題並不是首次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記者查閱相關報道及資料發現,早在2013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便提出國産劇“注水”狀況嚴重,越來越多的集數影響了劇集品質,並表示將限制國産劇長度在30集內。

  去年9月,也有一張題為《劇供給側改革五點吹風》的圖片在網絡流傳,圖片中提出的“扶持短劇,30集封頂”等針對電視劇長度及集數的規範要求,引發廣泛討論。由此可見,為國産劇“擠擠水”“瘦瘦身”的呼聲一直存在,這一話題也隨著國産劇“注水”現象的頻出越來越受重視。

  開頭吸睛後面湊數,忽快忽慢的劇情“變速”成為眾多電視劇“湊集數”“注水”的慣用套路。那麼,國産劇“注水”現象是從什麼時候愈演愈烈的?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佈的數據,2010年至2014年,獲得《國産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平均集數均未超過38集。而2015年以後獲批劇目平均集數都超過40集,2018年獲准發行的劇集平均集數為42集,較2011年增長10集。

  舉例來看,2015年播出的電視劇《克拉戀人》長達68集,對於一部情節不甚複雜的偶像劇來説,這其中很難説沒有水分;2015年大熱IP劇《何以笙簫默》有32集,本不算長劇,卻注水明顯。江蘇電視臺剪輯了4集的版本播出,剪掉了87.5%的篇幅,剩下的劇情還能“自圓其説”,可想原來的水分之多。2018年播出的仙俠劇《香蜜沉沉燼如霜》將47集的內容擴充到63集,因劇本“注水”飽受爭議……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觀眾心目中的經典國産劇1986版《西遊記》只有25集,加上之後拍攝的16集續集,也才總共41集;1987版《紅樓夢》也只有36集。其實,近年來,有關國産電視劇篇幅冗長的吐槽聲從未中斷,而這些“注水”劇也正在不斷地消耗觀眾的信任。相關統計數據顯示,45集左右體量劇集的棄劇率,已經從2016年的47%攀升到2018年的56%。而1.5倍速、2倍速觀劇更是成為網友對這些“注水劇”的無奈選擇和無聲抗議。

  國産劇“注水”的背後是利益驅動。據業內人士透露,一般情況下電視劇賣出時是按集數計算,更高的劇集數就能賣出更好的價格。媒體報道顯示,2015年《羋月傳》單集價格200萬元,2018年《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每集價格為480萬元……以目前多數影視劇動輒50集以上來算,一部上星劇的購劇價格輕鬆過億元。在可觀利益的驅使下,電視劇“注水”現象必然層出不窮。此外,根據體量較大的網文改編而來的IP劇越來越多、拉長劇集以適應周播需求、引發熱議話題以增加影響力等也都是促使電視劇越拍越長的原因。

  “好劇40集不夠,爛劇4集嫌多”“真好,省得注水、配角加戲”……許多網友對“國産劇劇集上限不超過40集”的這一消息表示了贊同和支持,但同時也對是否會導致“一刀切”、對真正優質國産劇産生不良影響表示了擔憂。對於這一擔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透露該規定“正在論證,會限制,但不會一刀切”。

  業內專家認為,並不存在劇集長度的“黃金定律”,長劇也不一定是“注水劇”。例如,54集的《瑯琊榜》、76集的《甄嬛傳》等都取得了口碑和收視率的雙贏。觀眾討厭的也並不是長篇電視劇,而是反復的閃回記憶、大量的空鏡頭和毫無意義的支線情節。因此,國産劇還是應該不斷在內容上下功夫,做精做細,摒棄劇情拖遝,塑造經典IP。

  觀眾對於國産劇注水的吐槽和反饋,經過不斷發酵,也已經得到了一定的市場反饋。從2018年網絡影視市場來看,短劇化、倍速化成為關鍵詞,2018年約五成的網絡劇總長度控制在20集以內,單集30分鐘以內的約佔四成。今年6月,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58部、2002集,平均每部34.5集,而去年同期平均每部39.7集,平均每部減少了5集。(記者 張 婧)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