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日,ETCP副總裁朱凱在“2017中國(成都)移動電子商務年會”上提出商業新物種大爆發時代來臨,舊勢力將加速淘汰。 他認為各個行業都在與舊圖新,探索新的模式,新的産品,在新領域裏做開拓,以及在一些更多領域達成一些連接和合作。
8月5日,吳聲在場景實驗室將“商業新物種”推向輿論風口。吳聲認為,商業新物種將幫助企業對基於場景的新商業生態作出更立體的洞察。簡單來説,新物種就是“互聯網技術+固定的應用場景”相互作用演化而成的商業新模式,也可以將其理解為社交網絡、物聯網、雲計算,是人與人的連接、人與物的連接、演算法與演算法的連接。比如,今日頭條重新定義了信息的獲取方式,滴滴重新定義了出行方式,共享單車重新定義了最後一公里。
得益於當下火熱的商業環境和雙創背景,商業新物種的隊伍在不斷壯大...... 智慧停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而ETCP便是這個新物種的開創者。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裏,ETCP便擁有了強大的規模溢價,重新定義了智慧停車業。那麼,他是如何一步步變成商業新物種的?
想要實現商業新物種,第一步就是實現意義覆蓋,讓新的意義覆蓋原有的生活方式。為了獲得用戶增長及市場份額擴張,滴滴曾在2014年開始持續了四個月之久的補貼大戰。隨後的2015年,又與Uber開展了補貼大戰,這場曾讓Uber的錢CEO感嘆:“我們在美國是盈利的,但在中國我們一年虧損超過 10 億美元。”可見競爭之慘烈。但隨著補貼的結束,滴滴成為了估值500億美元傲視四方的“獨角獸”。
對於ETCP來説,意義覆蓋就是對舊停車場的升級改造,並快速跑馬圈地。ETCP憑藉免費安裝、免費維修、免費升級的“三免政策”,對傳統停車場進行智慧升級的方式大規模的獲取線下停車場資源,實現停車場的標準化、信息化、聯網化,構成一個龐大的停車場網絡,讓車主對電子支付停車費從陌生到熟悉,最終將車主對新的停車方式變得習以為常,實現電子支付對人工繳費的覆蓋。經過幾年發展,目前的ETCP已在全國擁有了6000多家停車場資源、千萬級註冊用戶,佔到智慧停車行業市場份額80%。
實現商業新物種需要場景流,因為場景流帶來新機會,它也是新物種的長成誘因。美國商店巨頭亞馬遜是場景流的“先鋒”,在線上線下融合以及電商線上獲客成本高企的今天,亞馬遜發現了新的場景流——無人便利店。亞馬遜的無人便利店將線下購物的體驗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通過智慧購物車等物聯網技術,大大簡化包括計價、查詢、排隊付款等各種繁冗環節。
而反觀ETCP,也是智慧停車場景流的開創者。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而發達國家約為1:1.3,保守估計我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因此,停車難已經成為了“停車之痛”已成為城市通病,是一個非常大的“場景流”。
基於此,ETCP通過車牌識別、電子支付、智慧推薦等技術手段改變傳統停車場人工繳費的方式,實現停車場的無人值守,從而顛覆傳統停車行業,提升城市效率,形成了一個新的場景流。最關鍵在於,ETCP讓用戶在場景裏感受到了代入感、愉悅感、期待感。
當然,僅僅靠意義覆蓋和場景流也難以成功,新物種們還需要跳出過去的經驗,開闢新的路徑,也就是吳聲的反經驗觀點。O2O在前幾年曾經風光一時,隨之而來的是我國在智慧停車領域出現了一大批停車應用,但無論從普及程度、實用性以及用戶體驗感方面仍有待完善。
在停車O2O混戰之中,以停車場設施為主的硬體派和以停車場信息整合為主的軟體派曾有過長期交鋒,而這兩類停車應用各自有著無法避免的天生缺陷,前者在缺乏大數據雲平臺的支持,難以繼續拓展;後者信息準確性低,全憑推算。最終,ETCP打破了前兩種模式,成功開創了軟硬兼施型的模式,用停車場的硬體設施及智慧系統予以支持,讓數據精準性和拓展性都大大提升,打開了從停車場連接萬億市場的新入口。
在反經驗方面,今日頭條與ETCP有著相同的路徑。今日頭條成立於2012年,當時正處於PC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過渡的臨界點,各大門戶都摩拳擦掌,旨在從移動互聯前搶佔一個優質入口,覓得先機。
但如果還是從傳統的編輯推薦做起,今日頭條則毫無勝算,因此今日頭條不走尋常路,開闢了一條基於個性化推薦引擎技術,根據每個用戶的興趣、位置等多個維度進行個性化推薦,從而在市場上佔據了有利地位。如今,今日頭條已經變成了一個讓“李彥宏”緊張的新物種,今年伊始,百度重新強調了內容分發的重要性,開始在手機百度上大力發展基於興趣的資訊流。
新物種還擁有混合內容、設計力等特性,但這些特性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就是通過新興技術對中國商業的改造。他們需要像從網絡泡沫廢墟中站起來的互聯網一代、“92派”等前輩一樣勇敢和堅韌,去突破、去創造,成為他們所在時代的“新物種”。
要創造中國商業的未來,只能靠這一代人自己。也正是這些新物種聚合起了這個時代,塑造了中國商業的性格和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