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出口延續高增長態勢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22-05-13 09:31:32

  從汽車業快速發展到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出口國,中國僅用了不到10年時間。在汽車這個産業鏈長且複雜、規模大而輻射帶動力強的國民經濟支柱産業實現如此重大突破,是中國製造業強大優勢的集中體現。更為重要的是,帶動這一重大突破的主因是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産業領域的率先持續發力,在全球奔向碳中和的時代潮流中,這無疑顯現出中國汽車業超前的戰略眼光。當下,汽車業已成為新技術的集大成者,正是憑藉先發優勢在多個細分市場實現領先,中國車企正在打開更大的海外市場。

  汽車出口數據靚麗

  儘管受疫情、零部件短缺等因素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出口形勢依然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業界認為,隨著企業逐漸復工復産,憑藉在新能源車領域的厚積薄發,中國汽車海外市場仍有後勁。

  2021年,我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出口國,僅次於日本(382萬輛)和德國(230萬輛)。當年,汽車整車出口201.5萬輛,同比增長100%,佔全年汽車銷售總量的7.7%;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

  繼去年爆髮式增長並創下歷史新高後,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出口形勢依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汽車企業出口達58.2萬輛,同比增長58.3%。其中,乘用車出口45.2萬輛,同比增長61.9%;商用車出口13萬輛,同比增長47.2%。

  數據表明,今年1月,我國的汽車出口量創下了單月新高,為23.1萬輛,同比增幅87.7%;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達5.4萬輛,同比增長538.7%。2月,汽車出口18萬輛,同比增長60.8%。綜合來看,2022年前兩個月,中國汽車出口同比暴漲了75%。

  海關總署最近發佈的數據也顯示,2022年1月至3月,我國汽車整車共出口67.6萬輛,同比增長57.8%;整車出口金額為117.5億美元,同比增長87.9%。在我國汽車主要出口品種中,客車出口量位居第一,純電動機動車居次,轎車和載貨車分列第三和第四位。與上年同期相比,上述四大類品種均保持快速增長,其中純電動機動車增速最為顯著。

  不過,由於受疫情影響,汽車生産企業、零部件生産企業的産量有所下降,加上物流受限,4月出口量相比3月增幅收窄。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2年4月,我國出口汽車17.1萬輛,同比增長10.32%。

  位於上海浦東的外高橋口岸是全國最大的汽車進出口口岸,其中海通碼頭承擔了上海90%以上的汽車出口重任。據上海海關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市汽車出口總值達到了242.6億元,增長194.4%,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出口169.4億元,增長374.2%。其中,外高橋港區口岸整車出口27.28萬輛,同比增長76.6%。南港碼頭累計完成靠泊船舶150艘次,完成汽車滾裝吞吐量17.43萬輛。

  在自主品牌車企中,上汽集團的表現格外突出。去年,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共銷售69.7萬輛,同比增長78.9%,連續6年奪得國內車企出口榜首,産品和服務覆蓋全球80余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歐洲、澳新、美洲、中東、東盟、南亞六個“5萬輛級”區域市場。

  雖然受疫情影響,産銷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團出口及海外基地的整體銷量仍突破17.19萬輛,同比增長44.9%。

  各地復工復産保障汽車出口

  業內原本估計,根據前兩個月的汽車出口態勢,今年我國汽車出口數量極有可能達到240萬輛至350萬輛,可以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整車)出口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曾預計,今年我國的汽車出口量同比增幅會在20%左右。

  但3月以來,因俄烏衝突疊加全國多地疫情散發影響,我國汽車出口驟然減速。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3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17萬輛,雖然仍實現了同比增長,但增速大幅下滑,且環比下降了5.5%,打破了近兩年3月環比增長的趨勢。

  本輪疫情使不少整車企業停擺或減産,進而影響到了上海和長春兩個汽車重要産地。今年3月,我國汽車産量為224.1萬輛,同比下降9.1%,減少超22萬輛。

  從車企情況看,3月特斯拉停産6天,減産超1.3萬輛。進入4月以來,特斯拉停産時間更長,而疫情也在進一步衝擊汽車産業鏈,並波及不在重點疫區的汽車生産,包括蔚來、長城汽車、東風日産等。

  除疫情影響外,國際環境的日趨複雜也對汽車出口造成了較大影響。受俄烏局勢複雜多變、疫情蔓延等因素影響,國際海運高峰壓力持續加大,物流運輸費用居高不下,船運週期和時間難以保證,部分企業面臨交付延遲的違約壓力。同時,匯率波動、原材料漲價、零部件斷供等諸多問題,也對中國汽車産品出口和産業鏈造成衝擊。

  為了穩定産業鏈供應鏈,幫扶外貿企業應對困難,5月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著力保訂單和穩定重點行業進出口,保障外貿領域生産流通穩定,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運系統,提高作業和通關效率,保障重要零部件、裝備和産品運輸,查處外貿貨運價格違法行為。

  針對國內疫情,各地也先後出臺了多項措施防控疫情,推動復工復産。

  在上海市確定的重點企業“白名單”中,就涉及數百家汽車及汽車産業鏈企業,其中包括上汽大眾、上汽集團、延鋒集團、採埃孚集團、科世達集團、安波福集團等汽車産業龍頭。

  據報道,上汽集團旗下整車企業有望于5月中旬逐步恢復正常生産,當月整車産銷量力爭達到去年同期水準,並爭取今年海外銷量超過80萬輛,增速力爭超過20%。與上汽集團同步啟動復工復産的還有200多家位於上海的汽車供應商和整車物流企業。

  4月17日和4月18日,特斯拉8000名員工也陸續返廠,並從4月19日開始正式復工。據統計,自復工以來,截至4月30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下線1萬輛整車。2022年1月至4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了18.4萬輛汽車,是去年同期交付量的1.7倍多,已超越2020年全年的交付量。

  外高橋港區海通汽車碼頭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滾裝汽車碼頭,擁有可同時停放3萬輛汽車的專用堆場。為保障汽車出口等進出口業務的正常運轉,外高橋港區海關正努力暢通關企溝通機制,實行無接觸報關。4月份以來,該關已保障超過1.9萬輛國産品牌汽車出口海外市場。據統計,僅4月24日至26日,上汽集團相關企業向上海海關報關出口近20批整車,共計1000余輛,價值近億元人民幣。

  根據上海市的整體規劃,位於臨港地區的上海南港碼頭近期也開始分流外高橋的進出口汽車滾裝船業務。據介紹,南港碼頭的汽車進出口業務目前已經走上正軌。

  同樣復工復産的還有位於長春的一汽集團和瀋陽的華晨寶馬。4月16日,一汽集團在長春的5個主機廠已全部復工。

  中國車企領先多個海外細分市場

  隨著國內整車生産企業和零部件生産企業逐步開始復工復産,市場人士分析預計,5月份的汽車出口量仍能保持較好增長。

  近年來,我國汽車出口保持快速增長,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拉動:一是全球汽車市場回暖,二是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帶動作用,三是我國汽車品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

  目前來看,中國車企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海外市場開拓實力。

  多年來,中國車企致力於品牌高端化且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技術不斷獲得突破,産品認可度也在提升。在2021年中國整車十大出口國中,中國汽車出口産品在比利時、澳大利亞、英國等公認的發達國家取得突破,改變了依賴亞洲和非洲等部分邊緣市場的局面。

  分析人士認為,歐洲汽車市場加速向低碳轉型也給中國車企出海提供了絕佳機會,而電動化和智慧化成為中國品牌向上突圍的新賽道。在市場成熟度極高的歐洲,憑藉新能源車領域的厚積薄發,中國車企取得了一席之地。全球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分析報告指出,中國車企的“續航價格比”遠優於國際車企(中國車企為21公里/1萬元人民幣,國際車企為11公里/1萬元人民幣)。除續航能力外,中國的電動汽車通常還擁有極具未來感的內飾設計,以及豐富的車聯網功能,這些都是中國電動汽車擁有的獨特優勢。

  不僅如此,由於海外疫情更為嚴峻,海外車企深受供應鏈中斷、原材料短缺影響,仍然面臨更大挑戰,這也給中國車企留出了一定的拓展空間。

  目前來看,不少中國車企拓展海外市場的目標並未改變。

  據了解,上汽集團將2022年的海外銷量目標定為80萬輛,其中MG品牌要力爭實現50萬輛至6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

  上汽集團國際業務部總經理余德表示:“2022年,上汽海外業務工作重點是全面發力歐洲市場。”按照上汽集團的規劃,2022年自主品牌MG和MAXUS在歐洲市場的銷量目標為12萬輛,若目標實現,歐洲市場將成為上汽集團首個“10萬輛級”海外區域市場。

  而去年國內汽車出口排在第三位的特斯拉,其上海超級工廠交付的車輛已能滿足歐洲、亞洲等十多個國家的市場需求。據介紹,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産能已超過美國弗裏蒙特工廠,佔其全球交付量的51.7%。目前,特斯拉已將中國工廠作為新的主要出口樞紐,並計劃在上海超級工廠附近,另建一座新的工廠以擴大産能,使其總産能提升至每年100萬輛。特斯拉方面表示,它將把上海打造成“世界最大的汽車出口中心”。

  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同樣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海外市場銷售達到了近3萬輛,成為多個海外市場細分領域的領先者。以在泰國上市的哈弗H6 HEV為例,自去年6月上市以來,哈弗H6 HEV已連續數月位居泰國C級SUV市場月銷量TOP2。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長城汽車海外出口量達14.3萬輛,同比增長103.7%,銷售佔比達11.1%,並且在去年6月投産了第二家海外工廠——泰國羅勇工廠,成為繼俄羅斯圖拉工廠後的長城汽車第二家海外工廠。

  長城汽車表示,隨著長城汽車第三代哈弗H6、哈弗JOLION、長城炮的全面上市,大幅提升了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長城旗下的魏牌則將其市場重心放在了歐洲地區,由旗下最新産品摩卡插電混動車型為先鋒,以德國為起點,輻射全歐洲。

  此外,吉利集團5月10日公佈的數據也顯示,其4月份的海外出口銷量為17492輛,環比上升125%,並多國市場實現新突破。吉利集團表示,未來吉利品牌將重點佈局東歐、中東、東南亞、非洲、南美等“一帶一路”國家,進軍歐洲、亞太新能源市場;領克品牌將深化“歐洲戰略”和“亞太戰略”,在俄羅斯、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進行佈局。

  不過,相比傳統造車企業,剛剛走出國門的造車新勢力或將承受較大的壓力,這些尚處於成長期的車企,海外市場的交付量仍然較低。

  總體而言,如果疫情得到較好防控,海外緊張局勢能夠緩解,從長期看,中國汽車出口仍有後勁。不過,中國車企屆時面臨的競爭也將更為激烈。(周武英)

編輯:吳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