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東側,副中心第一家市屬國企總部大樓北投大廈項目正式開工。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昨天,北投大廈項目正式開工。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北投集團總部大樓,也是城市副中心第一家市屬國企總部大樓。綠色、低碳、可再生的能源設計理念,將讓這座建築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千余噸。
北投大廈項目位於行政辦公區東側,人民大學通州校區西側,鄰近地鐵6號線東夏園站。項目總建築規模約11萬平方米,按照工程計劃,項目將於2022年7月實現主體結構封頂,2023年9月竣工驗收。
大廈的設計處處可見傳統文化元素。整座建築形如中國傳統禮器“鼎”,主體居中升起,基座水準展開,並通過周邊的曲線道路,形成向城市開放的空間與廣場。建築幕墻融合傳統鼎紋元素,呈螺旋規則上升,寓意以中心容納四方的“和”理念。
合理的內部佈局,讓建築實現充分自然通風采光。大廈採用小進深形式,充分獲得自然採光,提升使用舒適度。辦公空間與中央大堂可實現完全自然通風,辦公層大部分區域也可自然排煙,從而降低機械通風、空調系統的使用頻次,有利於節能降耗。
大廈頂部設計一處大面積的屋頂花園,拓展出更多綠色空間。北投大廈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相較于普通屋面,綠植土壤具有優異的保溫性和保水性,可以自然調節周邊溫度濕度,降低樓宇空調負荷。運行期間,屋頂花園可實現雨水調蓄與利用,降低灌溉用水需求,實現低碳養護。
“地源熱泵+市政熱力+冷水機組+冰蓄冷”,是大廈規劃設計的複合式能源系統,將有效滿足建築夏季供冷冬季供熱的需求。據介紹,地源熱泵系統比傳統供熱系統運行效率提高60%以上,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20噸,能源系統節能率約42%。同時,為最大化利用太陽能資源,大廈屋頂布設約3700平方米的光伏系統,裝機容量403.2千瓦,預計全年發電量約39.4萬千瓦時,相當於減少238噸二氧化碳排放。
作為城市副中心集投資、融資、開發、建設、經營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運營商,早在2019年10月,北投集團總部就已遷入城市副中心,成為第一家入駐的市屬國企。北投集團副總經理高小強表示,北投正積極發揮投資建設平臺企業的作用,帶動市屬國企共同參與城市副中心建設。(北京日報 記者 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