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都“十四五”時期精神文明建設規劃》正式印發 北京將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示範區
《首都“十四五”時期精神文明建設規劃》日前正式印發。今後5年,北京將打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示範區,提升文明創建工作品質,實現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走在全國前列;禮儀、環境、秩序、服務、觀賞等公共文明建設將取得新成果,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將由個體自覺發展成為整個社會文明前進的合力;實名註冊志願者佔常住人口比例有望達到21%以上。
運用“北京榜樣”發掘時代新人
首都市民“熱情開朗、大氣開放、積極向上、助人為樂”,這些優秀品質也代表了首都城市形象。“十四五”期間,本市將以這16個字為抓手,將核心價值觀深化于市民日常實踐活動。
聚焦全市中心工作,本市將深入打造“北京榜樣”金字品牌,壯大榜樣隊伍,擴大榜樣影響,凝聚平凡中的力量。同時,拓展舉薦渠道,開闢、暢通首都高校、互聯網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等領域舉薦渠道,重視推出具有朝氣和夢想的“90後”“00後”時代新人。研究制定關愛禮遇“北京榜樣”政策制度,強化“德者有得、好人好報”導向。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11人獲全國道德模範,116人榮登“中國好人榜”,在全國名列前茅。今後,北京將繼續以道德模範評選引領道德風尚,大力宣傳愛國奉獻、孝老愛親、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等道德行為,營造學習、崇尚和爭做道德模範的濃郁氛圍。
培育誠信價值觀念也將作為一項長期任務。誠信建設會貫穿于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始終,本市還將深入開展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加強信用監管,將信用信息用於各類創建評選以及道德模範評選等領域。加快推進體現北京特色、首善標準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造“誠信北京”。
精細化提升3261條背街小巷
今年起,北京迎來新一輪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按照要求,全市將對標文明城區測評體系,突出問題導向,在全面創建基礎上,重點開展思想道德引領、文明行為養成、誠信建設、社區綜合治理、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輿論宣傳發動、重點領域整治“八大行動”,有序推進老舊小區、農貿市場、背街小巷等城市裏子的文明創建。
除了持續深化文明村鎮、單位、家庭、校園創建,本市將利用三年時間完成3261條達標、精治類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任務,深化街巷文明創建,努力將背街小巷打造成為城市治理的亮點、文脈傳承的載體、和諧宜居的家園。
此外,不斷規範和完善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搭建資源共享平臺,推動精神文明戰線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形成齊創共建精神文明的工作合力。
建立文明行為白皮書發佈機制
2020年,《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頒布實施,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法治化水準實現新提升。下一步,北京將把條例宣傳納入本市普法宣傳規劃,確保條例深入人心。
著眼傳播綠色環保理念,“V藍北京”“空調調高一度”“文明祭掃”等系列環境文明引導行動將廣泛開展;著眼養成文明出行習慣,鞏固全市交通示範路口創建成果,“禮讓斑馬線”專項行動將持續推進。此外,將深化“制止餐飲浪費 踐行光碟行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實踐活動,組織全市9000名公共文明引導員,開展公共秩序、交通安全等文明引導,不斷拓展公共文明引導服務領域和內容。
針對不文明行為的專項治理也將啟動。首都文明辦將聯合相關部門對城市犬患突出的重點區域加強巡查,對犬只登記、免疫情況進行抽檢,對遛犬不拴繩、不及時清理犬只排泄糞便等行為及時糾正、依法處理。聯合交管部門,引導行人、車輛遵章行駛,糾正行人、電動車闖燈、逆行等各類不文明及違法行為。
測評顯示,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已達到88.33,實現了15年連續攀升。結合此項調查研究,本市將建立文明行為白皮書發佈機制,及時向社會公佈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貫徹落實情況。研究制定文明行為記錄製度,明確文明行為記錄的標準和程式,融入政府各項政策制定過程,利用政策為文明行為提供有力的鼓勵和支持。
實名註冊志願者佔比將超21%
志願服務已經成為北京的“金名片”,截至目前,全市實名註冊志願者突破440萬,志願服務組織7.69萬個。
未來五年,“金名片”有望越擦越亮,北京將動員組織全市誌願者和各類志願服務組織,投身經濟發展主戰場、城市治理第一線、社會服務最前沿,實名註冊志願者佔常住人口比例將達到21%以上。
除了服務保障黨和國家重大政治、外交、文化、體育活動,志願者們還將參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志願服務行動計劃,高品質完成服務保障任務。(北京日報 記者 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