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文宜居生態優美 不斷增強群眾綠色獲得感
昌平區推進建設人文宜居生態優美示範區有底氣,過去五年,PM2.5年均濃度比2016年下降45.9%、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品質穩居全市前列。提前完成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任務,累計新增造林綠化5.7萬畝,林木綠化率、森林覆蓋率分別提高到67.2%和48.3%。可以説,綠色成為昌平的靚麗底色。在此基礎上,昌平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連續五年獲評全市充分就業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1%、邁上5萬元臺階,過去五年累計引進建成名校名園16所,啟動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文化、體育等事業健康發展,人文宜居都有質的提升。
有了這樣的“底子”,昌平區今後將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樹立綠色低碳發展典範。具體路徑也已明確:落實北京市碳中和行動綱要,實施碳排放控制專項行動,率先實現碳排放穩中有降。深化“一微克”行動,以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為重點,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推動PM2.5濃度、重污染天數繼續下降,基本實現村莊無煤化。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形成健康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推進溫榆河公園昌平段等重點項目建設,織補一批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全齡友好型公園,構建連續貫通的休閒綠道體系,不斷增強群眾綠色獲得感。
人文建設也將齊頭並進,昌平區將全面推進“三條文化帶”昌平段保護髮展,高標準建好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等節點項目。加快昌平文化藝術中心等標誌性項目建設,新建一批實體書店等文化空間等。
昌平區還將聚焦“七有”“五性”,在更高水準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公共服務方面夯實“宜居”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