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都成都: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美食之都”系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的七個類別中,其中有一類“色香味俱全 ”的城市——美食之都。
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評選有嚴格的國際標準。其中包括在城市中心地區有高度發達的美食行業;充滿活力的美食社區中有數量眾多的餐廳和廚師;擁有在工業時代科技進步情況下依然留存的當地烹飪訣竅、方式和方法;舉辦過美食節、烹飪比賽、相關獎項等活動;尊重當地傳統産品的生産氛圍;注重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等等。
目前全世界美食之都共有36個城市,分佈在23個國家,既有哥倫比亞的波帕揚,中國的成都、順德、澳門、揚州,瑞典的厄斯特松德,韓國的全州,黎巴嫩的扎赫勒,日本的鶴崗,也有斯裡蘭卡的德尼亞,土耳其的加濟安泰普、哈塔伊,美國的圖森、聖安東尼奧、巴拿馬城,巴西的弗洛裏亞諾波利斯、貝倫,意大利的帕爾瑪,泰國的普吉……走進“美食之都”系列,帶您感受吃貨的世界。
本篇導讀:本系列第一期將重點聚焦“美食之都”——成都。是什麼讓成都過五關斬六將成為第一個獲“美食之都”的亞洲城市?成都有哪些令人稱道的美味?有什麼可以安排上的美食街和美食節?成都是怎樣蓬勃發展的?今天,創意中心為您揭曉答案:
美食:“吃”出愜意、詩意與新意
美食街:老街舊巷故事,你都聽過嗎?
美食節:助推國際美食文化交流互鑒
美食之都建設:在開放賦能中打造世界美食高地
2010年2月,成都市經過不懈努力,成功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食之都”稱號,成為亞洲首個世界“美食之都”,這也是博科娃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以來親手簽發的第一份確認書。
那麼,成都為何從眾多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個獲“美食之都”的亞洲城市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説,這得益於成都擁有高度發達的美食行業、專業的美食機構、大量的優秀廚師和傳統的烹飪技巧,並通過舉辦美食節、烹飪比賽等活動推廣和保護傳統食品。博科娃還表示,她曾造訪過成都,成都豐常國際化,這個城市給她留下了生動而美好的印象。她相信這個稱號為成都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多創意城市進行文化交流提供極佳的機會。同時,成都也一直致力於推進美食之都建設。2020年6月,成都印發《成都市推進國際美食之都建設2020年工作計劃》,成都將加快推進“三城三都”建設,打造“美食+賽事”互動體驗場景,讓全球遊客感受美食之美。
“吃”出愜意、詩意與新意
民以食為天,美食不僅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民族文化載體與人文精神的象徵。作為世界聞名的美食菜係、川菜匯集地,成都地處四川盆地西部,物産豐富,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如今成都已發展為一個集時尚、休閒、美食為一體的國際化城市。説起成都小吃,那可謂是品種繁多,手藝精美,色香味俱全,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從糕團湯圓到筵席細點,從涼拌冷食到熱飲羹湯,從鍋煎油烙到蒸煮烘烤。據統計,成都市有三分之一的飲食店舖為小吃鋪,龍抄手、擔擔面、火鍋、鐘水餃等美食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龍抄手以成都龍抄手最為出名,湯汁濃郁,顏色鮮白,吃起來爽滑鮮美,原湯又白、又濃、又香。抄手創始於20世紀40年代,當時春熙路“濃花茶社”的張光武等幾位夥計商量合資開一個抄手店,取店名時就諧“濃”字音,也取“龍鳳呈祥”之意,定名為“龍抄手”。現在全國各地都有龍抄手,但是最為正宗的還是成都春熙路那一家,無論是做工,還是口感,都是最為原始的。
擔擔面原為在夜間挑擔沿街叫賣的各種小面。作為一道傳統風味,擔擔面的調料十分考究,用花椒、紅油、醬油、芽菜沫等作調料,將麵條煮熟盛于碗內後,加上碎肉臊子,成菜麵條細薄,滷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如今的擔擔面,多數己改為店舖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面特色最濃。
四川成都的紅油水餃起源於鐘水餃,一是純肉餡,二是帶醬汁,醬汁非常講究的,紅油是加蒜蓉、花椒粉、紅糖等調料,製成麻辣的口味,餃子也非常豐滿,沾一下醬汁,一口一個,別提多舒服。成都的毛肚火鍋也是遠近聞名,據説早在清末民初便已存於世。最初在食攤上經營,以牛肚為主料,有麻辣鮮香的滷汁,食物多樣而嫩脆,可煮可燙,冬天邊煮邊吃滿頭大汗,三伏天汗流俠背,排濕解毒。
“酒香不怕巷子深”,除了眾多小吃,四川自古多佳釀,蜀人好酒,造就了性格中的豪俠之氣。蜀人不但好酒,而且善釀。“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這詩形象地“畫”出了“酒仙”李白,李商隱的“美酒成都堪送老,當滬仍是卓文君。”可見成都美酒之出名。開明王朝,約在西元前四百年,曾有成都釀酒的最早記載,而廣漢三星堆的酒器,又把成都釀酒的歷史推了一千多年,上升到了“相如滌器,文君當滬”。西域絲綢之路交通的暢通,成都酒業的蓬勃興起,順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更加興盛。
老街舊巷的故事,你都聽過嗎?
近年來,成都市精心打造了幾條“網紅”小吃街,寬窄巷子、武侯祠、錦裏等,名小吃薈萃,引無數遊客前往。
“老井翠竹映青蓮,青磚小瓦生碧煙”。1948年,成都開展城市道路勘測,工作人員測量時將寬一點的巷子標為“寬巷子”,窄一點的為“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條就是“井巷子”,於是寬巷子、窄巷子的叫法就這樣流傳至今。2003年開始,成都市開始打造寬窄巷子。彈指一揮間,寬窄巷子已經成為了中外遊客熟悉的成都城市名片。
錦裏據説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民居、客棧、商鋪、酒肆、戲樓,坐落其中。如今,走在錦裏街道上還能依稀感受到三國蜀漢文化的遺風,而川茶、川菜、川酒、川戲和蜀錦等古蜀文化如清風撲面而來,給人以恍然隔世之感。
助推國際美食文化交流互鑒
成都美食,名揚四海。成都每年都要舉辦各種形式的美食活動,開啟成都與國際美食文化之間的互鑒交流。其中成都國際美食節是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還包括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成都國際火鍋節等。
截至2021年2月,成都國際及地區航線達到130條,國際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000列。航線的“全球化”覆蓋,使得成都不僅更加融入世界,也讓世界遊客更加方便地了解成都,也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葡萄酒、巧克力、水果等“美食”有了新的渠道進入成都市場,並輻射西部內陸。
在開放賦能中打造世界美食高地
餐飲,在第三産業中佔據重要地位,如何加快餐飲業經營復蘇,是城市提振消費最直接或者説觸手可及的重要話題,尤其是一直以美食引以為傲的成都更是顯得迫切。《成都市推進國際美食之都建設2020年工作計劃》提出,“以引入新投資、新平臺、新業態為重點,以創造新消費場景,塑造新消費品牌,吸引新消費群體為目標”,成都將力爭引進海內外知名美食品牌30個;培育100家造境能力強,有內涵、有品質、高成長性的本土餐飲企業;打造“有顏值、有文化、有煙火味”的特色街區50條……根據計劃,成都還將提升美食國際話語權,積極引進權威美食評級機構,支持米其林、La liste等國際美食指南進駐成都。同時,搭建國際合作交流平臺,積極申報加入世界美食城市聯盟、IGCAT等國際美食城市網絡,加強與國際慢食協會、世界美食旅遊協會等國際美食行業組織聯繫,擴大成都美食整體品牌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如今的成都,正以美食為媒,在兼收並蓄中塑造獨特美食文化,在保護傳承中打響本土美食品牌,在革故鼎新中培育多元美食産業,在開放賦能中打造世界美食高地,逐步構建起世界級美食産業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