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導讀
本系列第五期將重點聚焦奧地利“媒體藝術之都”——林茨。2014年12月,坐落于多瑙河畔的林茨同塞內加爾達喀爾、韓國光州廣域等五座城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媒體藝術之都”。林茨是如何通過文化創意激活創造靈感?它又是怎樣在科技和藝術的碰撞中找到媒體藝術的“摩斯密碼”?今天,創意中心為您揭曉答案:
·概況:鋼鐵變形計——從鋼鐵之城到媒體藝術之都
·電子藝術的土壤:于探索中發掘未來文化
·“創意+開放共享”:激發無限創造力
·媒體藝術新態勢:立足電子藝術,促進創意構建
一、林茨:鋼鐵變形計——從鋼鐵之城到媒體藝術之都
林茨是奧地利第三大城市,擁有悠久的文化和秀美的人文風光。在二戰期間作為軍工發展的重鎮,是全國的重工業中心。面對城市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環境污染、文化活動缺失的林茨亟需轉型。林茨市政府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通過一系列公共政策讓林茨再一次改頭換面,將藝術文化推向了城市前沿。這座鋼鐵之城借助長期積累的工業背景和産業優勢,用科技表達城市聲音,搖身一變成為了科技藝術的文化之城,于2009年和2014年摘得“歐洲文化之都”的桂冠。
林茨電子藝術中心來源:林茨電子藝術節官網
因此,林茨將目光投向代表未來的媒體藝術産業,不斷嘗試建設林茨電子藝術節、電子藝術中心等各大項目。自1979年電子藝術(Ars Electronica)和聲音雲活動啟動以來,作為媒體藝術和數字技術領域開拓者和國際中心的林茨都一直處於高速發展中。每年一度電子藝術節及其獎項向大眾展示並表彰該領域的傑出人物,為媒體文化在全球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此同時,電子藝術中心(Ars Electronica Centre)以及未來實驗室 (Futurelab) 為該地區在創新領域的研究、發展和教育提供了巨大推動力。2014年12月,“媒體藝術之都”的榮譽落在了林茨的身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報告中將林茨的電子藝術視為未來文化表現形式的土壤。
如今,林茨作為世界媒體藝術發展引領的先鋒者,全方位、多層次在電子藝術、文化與創意經濟領域縱深發展,不斷更新節日承辦模式。深度依託在創新領域的各類研究機構、學區,讓大眾和媒體藝術近距離接觸,展現藝術在突破公共空間延伸的人文關懷。
二、電子藝術的土壤:于探索中發掘未來文化
藝術、技術、社會。自1979年以來,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一直致力於探尋這三者的連結、交集及因果。
電子藝術節是一個位於林茨市的文化、教育和研究機構,下設多個部門,包括:電子藝術節、電子藝術大獎、電子藝術中心、對外展覽部、未來實驗室和定制方案部。這些部門互策互勵,形成了一個創造性的反饋意見循環系統,將焦點投注于未來,關注藝術、技術和社會領域交匯地帶。林茨以豐富的電子藝術表現形式和對研究教育的深耕展開了林茨的轉型畫卷。
聲音雲*電子藝術節
1979年,林茨電子藝術節在漢尼斯·利奧德賽德等負責人的引領下,作為布魯克納音樂節“聲音雲”的一部分拉開了序幕,其通過全城聯動將電子音樂和奧地利古典音樂結合,經由電子外放設備在林茨的各個角落播放,這個大型的聲音系統將城市社群連接起來,可視化的操作讓人們聽見聲音如同雲朵一樣在城中飄動,10萬人齊聚多瑙河。“SPA12”機器人的出現也讓音樂節走向高潮。
SPA12
來源:電子藝術節官網
聲音雲來源:電子藝術節官網
五屆後,林茨電子藝術節獨立開辦,通常在每年九月舉行,持續五天。每屆藝術節回應當下現實問題,在主題發言、探討、媒體藝術展覽和藝術科學融合等形式下積極互動,反映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 科學家為人類社會帶來的見解。
電子藝術節部分年份海報主題 來源:林茨電子藝術節官網
電子藝術獎(Prix ArsElectronica)
u19 2022 圖源:林茨電子藝術節官網
電子藝術獎分別設有計算機動畫獎、互動藝術獎+、數字社群獎、人工智能與生物藝術獎和為19歲以下年輕人創新設立的u19–Freestyle Computing等7個獎項。這讓林茨電子藝術節更為國際性和權威性,促進人們對電子藝術的了解。其中,人工智能與生物藝術獎旨在激勵在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領域的藝術家,在交叉學科領域中找到人類倫理與生命的思考。
STARTS則是由歐盟委員會啟動的項目,面向年輕多元的藝術創作者。該獎項旨在推動藝術和技術的融合,支持不同領域的人士開展跨領域合作。其中還包含藝術家駐留、傳遞數字技能等多項活動。今年藝術節中的STARTS Prize便頒給了名為《Holly+》的音樂創意作品, 用戶可以通過它上傳一段聲音的素材,平臺會將其轉化成霍莉本人的聲音回唱。
《Holly+》霍莉·赫恩登 來源:林茨電子藝術節官網
評委會表示,“ 它可在改變音樂産業中版權和知識産權的權力架構方面産生深刻的影響,也同時提出數字經濟、數字主權和數字身份如何相互依賴的問題。”
2022林茨電子藝術節:歡迎來到“B星球”
2022年林茨電子音樂節藝術總監Gerfried Stocker介紹了主題“歡迎來到B星球”。本屆藝術節聚焦生態危機,引發人們在氣候變化生態系統領域的思考,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利用創新重塑人類社會。來自七十多個國家近千位藝術家、研究者和活動家參與了本次藝術節,並吸引了七萬餘名觀眾造訪了B星球。
PDNB《B星球的後數字化自然環境》Postdigital Natures of Planet B
來源:http://www.tanchinese.com/archives/exhibitions/74546
小貼士~什麼是“B星球”?
“B星球”的概念長期以來象徵著現代科技對未來的想像。2021年出品的一部以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為題材的紀錄片即以《尋找行星B》命名。但這份想像往往過於浪漫化,也因此備受抨擊:可被踏足的大陸,可供呼吸的空氣,純凈的水土,豐富的食物與資源——對人類另一個棲居地烏托邦式幻想的背後是對地球不負責任的拋棄。
電子藝術節上的B星球不再延續過往破壞性的關係與模式,而是嘗試塑造其他形態的共存方式。聯合國環境署提出,2021-2030這十年的關鍵詞將是“修復”。生態系統與社會系統密不可分。修復我們的環境也包括重新認識和建設我們與自然、與不同物種、與其他人類社群的關係。批判之外,電子藝術節上該展覽中的作品也揭示了新的共存的可能。觀眾可步入一片人工神經網絡中,體驗並影響週遭視聽效果的運轉與變更。
Ars Electronica Archive:世界上最大的媒體藝術檔案館
來源:https://archive.aec.at/
同時,在林茨電子藝術發展過程中創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媒體藝術檔案館。其擁有過去 40 年世界上最廣泛的數字媒體藝術檔案館之一。它包括自 1979 年以來的電子藝術節節文檔檔案、包含藝術家提交的 Prix電子藝術檔案,以及 未來實驗室 項目和中心及出口展覽的文檔。
電子藝術中心:“未來的博物館+學校”
林茨電子藝術中心除了媒體藝術展現跨領域的展覽外,還同時具備教育和科學研究功能,成為了藝術和科學碰撞的全新混合空間。2009年電子藝術中心重新落成,向藝術家、科學家和家長兒童提供了實驗室和沉浸體驗區,讓科技和教育在中心發揮基礎作用。2015年還與上奧地利州合作,共同發起“My Future Workshop”教育課程,為失業年輕人提供項目培訓。
Deep Space 來源:林茨電子藝術節官網
未來實驗室:科技與藝術的教育基地
未來實驗室在原有的設計作品功能的基礎上,明確了其在媒體藝術上技術研究和交流的任務。其與來自商業,文化,研究和教育的各種合作夥伴一起為公眾實現項目,促進公民參與。實驗室將人及其與技術的互動置於其研究的中心,並在其項目中反映了當今社會的趨勢。
名川真希與生命墨水來源:林茨電子藝術節官網
在2022年電子藝術節的未來實驗室出展期間,鋼琴家Maki Namekawa令人印象深刻地展示了生命墨水的潛力,這是實驗室與技術公司Wacom合作的新項目。生命墨水用人們的生活數據,創造出一種新的“墨水”形態。配備感測器的可穿戴設備除了腦電波外還記錄其他身體信號,提供生命墨水實時解釋的生物數據。
未來實驗室駐留計劃:合作與知識交流
讓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和研究人員與未來實驗室合作並駐留,是這個實驗室的基礎。駐留計劃帶來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實驗室注入動能,作為社會思想的食糧,其對未來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推動意義,同時也為人們對事物進行多方面觀察提供機會。電子藝術各個部門密切合作的各種網絡、合作和項目為駐留項目提供了便利和資助。
來源:https://ars.electronica.art/futurelab/en/projects/
三、“創意+開放共享”,激發無限創造力
目前,林茨正致力將位於內城中心位置的昔日工業區轉型成為創意經濟中心。該中心以林茨的塔巴克法布裏克校區以及林茨與上奧地利省創意産業發展公司為核心。林茨的另一工作重點是成為歐洲第一個“開放共享”區域。“媒體藝術+創意經濟+全民共享”矩陣照亮了林茨的品牌。
塔巴克法布裏克區——創意産業聚集地
2009年捲煙生産廠關閉後被林茨市收購,近年來已轉變為創意和教育園區、創新、IT、數字化和初創企業的中心。目前,超過250個組織、公司可以在這片創意土地工作,開發和運營公司。這個片區對創意經濟和産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這裡也逐步成為教育、工業、創業界、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之間合作的重要橋梁。克勞斯·盧格市長表示這是一個非凡的國際旗艦店,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塔巴克法布裏克來源:塔巴克法布裏克官網
更為重要的是,該區將設立世界知名女權主義媒體行為藝術家維拉·恩科斯波特中心,這也是林茨媒體藝術之都發展的里程碑。
“開放共享”區域:讓藝術文化“親民”起來
來源:https://www.cityofmediaarts.at/topic/open-commons_linz/
“開放共享”是指所有公民都可以免費使用的數字公共財産。林茨開放共享平臺的使命是負責任地為公眾提供訪問數字內容途徑——即數字化音樂、圖片、照片、視頻、數據、文學、廣播劇和軟體。
“開放共享”是一個在整個歐洲都獨一無二的術語,涵蓋了數字公共財産的所有類型和方面。在國際上,該倡議是文化的希望燈塔——最重要的是,該倡議初始階段開放的政府數據已經遠遠超出了奧地利的邊界。
四、媒體藝術新態勢:立足電子藝術,促進創意構建
未來,林茨將會繼續圍繞藝術電子這一核心,發揮電子藝術節的國際影響力,聯合博物館、藝術大學、各類創意産業園區和科學園等多方資源,立足“媒體藝術之都”這一品牌建設路徑,構築科學技術與可持續發展創意經濟網絡,開發各類文化旅遊項目,拓寬媒體藝術文化發展佈局。
同時,林茨政府也在不斷制定創新戰略,打造強大的可持續發展網絡,匯聚新媒體藝術人才。此外,林茨將緊密聯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平臺,積極參與國際會議與其他城市形成聯動效應,建立具有吸引力的戰略可能性,以此擴展電子藝術駐留項目網絡的同時分享交流媒體藝術的蛻變發展與未來前景。
身為創意城市的一員,林茨充分利用電子藝術的表現形式,以豐富的電子藝術活動、創新的展覽研究中心、匯集科技研發動力的未來實驗室及具有媒體藝術界“奧斯卡”之稱的電子藝術大獎築起了電子藝術節的四大未來支柱。同時,創意産業的聚集和全民沉浸式參與的城市建設為上奧地利州帶來了創意的種子。林茨,也將會繼續在電子藝術領域不斷深耕,發揮自己的核心優勢。
♫ 林茨·奇跡締造者 ♫
鋼鐵並沒有帶走它的藝術柔情,相反,林茨在對未來的探索中通過媒體藝術和文化創意書寫了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林茨巧妙地用電子藝術打開了兩者的“摩斯密碼”,不斷加快創意産業建設——走在了世界媒體藝術的前沿。
參考來源:
https://en.unesco.org/creative-cities/linz
https://ars.electronica.art/news/en/
https://creativeregion.org/
https://tabakfabrik-linz.at/
https://www.sohu.com/a/377388355_777064
http://www.tanchinese.com/archives/exhibitions/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