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本系列第四期將聚焦“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濰坊。新近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有著“風箏的故鄉”之稱的濰坊成為了山東省第一個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濰坊如何成功入選“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除了風箏,濰坊還有哪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手工技藝?新時代下,濰坊如何傳承這些民間藝術並推動其走向世界?今天,創意中心為您揭曉答案:
概況:世界風箏之鄉 傳承精湛工藝
手工藝傳統:風箏、年畫、泥彩塑、剪紙……獨具風格演繹民間生活
特色活動:風箏牽起藝術創意飛向國際
創意城市建設:練就“世界好手藝” 展現對外開放新形象
這一天,濰坊因為下雪而寒意漸襲,但是一條來自萬里之外的消息,卻讓這座城市沸騰起來。
北京時間2021年11月8日17點07分,巴黎時間11月8日10點07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公佈評審結果,濰坊市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榮膺“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
時間回溯至2017年11月,濰坊市向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遞交了“申都”申請。2019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團一行造訪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先後實地參觀了十笏園非遺空間、十笏園博物館等文化場所,並現場了解了濰坊風箏、核雕、葫蘆烙畫、剪紙等非遺製作技藝。2021年6月,濰坊市從全國7個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並最終成為中國第四個、山東省第一個“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
人們在放飛巨型風箏。來源:創意濰坊
鳶都獨領風騷 匠築錦繡中國
濰坊地處山東半島幾何中心,古稱“濰縣”,是歷史上有名的手工業發達地區,早在明清時期就以“二百支紅爐、三千砸銅匠、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名揚天下,素有“南蘇州、北濰縣”的美譽。在濰坊擁有的多項手工技藝中,“濰坊風箏”為最多人熟知和喜愛,已成為濰坊手工藝頗具代表性的一張地域特色名片。
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又稱“濰都”“鳶都”。濰坊風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魯國大思想家墨翟製作第一隻“木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到近代,濰縣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風箏産地和市場,有首《竹枝詞》這樣描寫當時風箏市場的盛況:“風箏市在東城墻,購選遊人來去忙,花樣翻新招主顧,雙雙蝴蝶鳶成行。”
風箏製作藝人為孩子們講解風箏文化知識。來源:新華網
從1984年起,濰坊市連續成功地舉辦了國際風箏節;1988年,濰坊市被國內外風箏界選為“世界風箏都”,國際風箏聯合會的會議總部也設在了濰坊。2006年5月,濰坊風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如今,濰坊成為世界風箏文化交流的中心,風箏飄洋過海,被帶到美國、日本成為館藏藝術珍品。據統計,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風箏都出自濰坊。濰坊風箏走向世界,真正達到了它的鼎盛期。
風箏、年畫、泥彩塑、剪紙——獨具風格演繹民間生活
除了是“世界風箏之都”,濰坊還傳承發展著眾多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藝技藝。在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名錄”中,濰坊現擁有古琴和剪紙2項;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手工藝與民間藝術類中,濰坊佔10項;風箏、年畫、泥彩塑、核雕、嵌銀漆器等200余項傳統工藝在當代鮮活存續,體現著濰坊人民的創意與智慧,同時也與人們的生活、習俗相伴而生。
濰坊傳統風箏
濰坊是風箏的故鄉。濰坊風箏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開始興盛、走向民間卻是在明代。當時,楊家埠村民已具有了木版年畫的刻印技藝,人們利用春閒時節將印年畫的顏料、紙張繪製圖案裱糊到風箏骨架上,扎製成獨具特色的風箏。
濰坊風箏的扎制多就地取材,最初利用高粱秸和葦子,由於這些材料難以烘烤彎曲,因而當時多扎製成簡單的幾何形狀的板式風箏。至清代,風箏骨架改為竹制。近現代以來,濰坊風箏逐漸形成了以硬翅風箏為主、長串“蜈蚣”為最、軟翅風箏為巧、筒子風箏為奇的風箏體系。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張效東教女兒製作風箏。來源:新華社
經過不斷發展,濰坊風箏逐漸形成了選材講究、造型優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動、繪畫艷麗、起飛靈活的傳統風格與藝術特色。濰坊風箏圖案的題材非常廣泛,包括人物、飛禽、魚蝦、文玩器物、歷史人物、神話傳説等等,一些年畫題材也被移植到風箏上,深受民眾歡迎。
除了制瓷工藝,濰坊特有手工藝還包括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撲灰年畫、聶家莊泥彩塑、高密剪紙等技藝。
來源:創意濰坊
楊家埠木版年畫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興于明初,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四川綿竹年畫並稱“中國木刻版畫四大家”。2006年5月,楊家埠木版年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楊家埠年畫鄉土氣息濃厚,製作工藝別具特色,大體可分為畫稿創作、畫板雕印、木版套印、烘貨點胭四道工序。年畫按題材分為祈福迎祥、生産勞動、神話傳説、山水花卉等眾多類別,詩畫結合滿足人們過年祈求辟邪納福、敬神祭祖的需要,極具藝術審美價值。
來源:人民網
高密撲灰年畫
高密撲灰年畫起源於明代成化年間,産地主要分佈在高密北鄉姜莊夏莊一帶30多個村莊。與楊家埠木板年畫不同,高密撲灰年畫是一種撲灰起稿手繪年畫,以民間工藝為主,經歷世錘鍊,技藝精湛,風韻獨具且題材多樣。
為適應民間春節請“財神”、供“灶王”習俗的需求,高密撲灰年畫初期的作品以灶王、財神等神像和墨屏花卉為主。到了明代中葉,墨屏花卉已作為定型作品暢銷于市。2006年,高密撲灰年畫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來源:新華網
聶家莊泥彩塑
聶家莊泥彩塑是全國泥塑藝術中獨具型、色、聲、動四大特點的泥塑品種,相傳始於明代隆慶、萬曆年間。曾經幾乎家家戶戶在閒暇時捏這種泥玩藝,有段民謠曾廣為流傳:“聶家莊,朝南門,家家戶戶捏泥人”,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在藝術造型上,聶家莊泥彩塑大膽誇張,注重表神寫意,力求似與不似,手法簡約概括。在色彩的運用上,聶家莊泥彩塑追求鮮艷醒目而又柔和動人的藝術效果。用色少而精,色彩對比協調,卻把動物和人物的神情襯托得惟妙惟肖、恰到好處。
來源:創意濰坊
高密剪紙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濰坊高密剪紙匯集了大江南北剪紙的藝術特點,巧用黑、白、灰、面、線,善用鋸齒紋和光滑面,剪制紋樣簡約而不單調、有定規而不拘束,具有生動傳神的藝術效果,頗具金石味。
高密剪紙的表現題材範圍寬泛,包括傳説、神話、故事、戲曲人物、花鳥草蟲等,並廣泛服務於當地風俗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被譽為“高密三絕”之一,在全國剪紙藝術中獨樹一幟。
另外,濰坊青州地區、昌邑地區的剪紙也十分精美。昌邑剪紙構圖、造型單純洗練,裝飾趣味濃厚;青州剪紙是一種古樸的純剪刀剪紙,開放自由。
風箏牽起文化創意飛向國際
“天上風箏飛,天下濰坊美。”濰坊從1984年開始連續舉辦了近40年濰坊國際風箏會,極大地提升了濰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已成為與海內外深度合作的重要平臺,其創立的“風箏牽線、文體搭臺、經貿唱戲”的模式,被全國各地廣為借鑒。
隨著國際風箏會的延續發展,濰坊對外開放的步伐大大加快,現已和世界上190多個國家、地區建立了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繫。每屆風箏會,各種展會、推介會、洽談會吸引著大批中外客商參與,特別是近年來,風箏會期間均促成簽約一大批重點招商引資項目。
第38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來源:濰坊融媒
2019年,第九屆中國畫節·第十二屆中國(濰坊)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首次舉辦了“亞洲文化創意設計展”,眾多創意設計機構的優秀作品齊聚濰坊;2020年12月,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組織部分非遺項目參展第二屆中國國際(濰坊)風箏産業文化交易博覽會,濰縣傳統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剪紙、濰坊面塑等20多個非遺項目參加了展演展示活動,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文化保護的濃厚氛圍。
此外,濰坊先後舉辦了三屆“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濰坊國際峰會”和創意城市“攜手放飛創意夢想”交流分享活動,通過高峰論壇、主題展覽、參訪學習、發表《濰坊宣言》等形式,與國內外26個世界創意城市建立了合作關係;組織開展“濰坊好手藝”文創大賽等30多項主題活動,建立中國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實施校園非遺教育“薪火工程”,建立“創意濰坊”中、英、法文專題網站,豐富了創意城市建設內涵,擴大了對外文化的影響力。
濰坊面塑。來源:新華社
練就世界好手藝,展現對外開放新形象
從成為聯合國“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以來,濰坊更加重視把文化創意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不斷加大創意人才培養力度,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成立專業管理運行機構,持續推進濰坊“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建設工作。
濰坊積極組織實施創意城市建設未來四年計劃,舉辦“世界好手藝”交流推廣大會,建設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創意中心和濰坊市殘疾人手工藝傳承創業中心,豐富中國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活動內容,搭建藝術家、手造藝人、青少年及社會民眾相融共進的藝術體驗場所,掀起全民共建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的熱潮。
在國際交流方面,濰坊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加強與非洲、拉丁美洲和阿拉伯地區的文化對話與項目共建,在人才培訓和創意提升等方面貢獻濰坊力量;舉辦2021外交使節與國際友城市長濰坊行活動,丹麥、肯尼亞、日本、韓國等8個國家駐華使節、商會會長和特別代表等30余名外賓出席;組織“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濰坊國際峰會”、創意城市“攜手放飛創意夢想”交流會、“濰坊好手藝”文創大賽等 30多項主題活動,展現濰坊對外開放新形象。
2021年8月,國家文化和旅遊部2023年至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評審結果出爐,濰坊成功入選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候選城市。圍繞“東亞文化之都”創建主題,濰坊開展了“濰坊魔幻菜博會”和“濰坊風箏2048”大型海外線上行銷活動,重點面向日韓等國家開展文化旅遊主題宣傳推介。同時,濰坊國際風箏會、中日韓産業博覽會、中國(濰坊)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等活動的連續成功舉辦,不僅促進了相關産業的蓬勃發展,更為中日韓三方的經濟社會合作、人文科技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隨著濰坊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步伐的加快和多樣文旅交流活動的開展,濰坊的國際“朋友圈”在日益壯大,來自俄羅斯、烏克蘭、阿塞拜疆等國的16位國際友人參與濰踏線采風行活動,來到十笏園非遺空間,現場體驗濰坊非遺創作,全面感受濰坊的文化藝術風采。
未來,濰坊將進一步增強文化産業實力,遵循手工藝與民間藝術《濰坊宣言》和申報承諾,保護文化多樣性,踐行推動手工藝與民間藝術發展的行動計劃,加強文化交流合作,在國內和國際層面上不斷提高濰坊的城市影響力,將濰坊建設成為世界手工藝創意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