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幻+科技”生態閉環 科幻産業點燃石景山未來發展引擎
2025-03-27 北京青年報

  3月28日至31日,2025中國科幻大會將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首鋼園舉辦,這也是大會第5年落地石景山區。中關村科幻産業創新中心、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産業集聚區、中關村虛擬現實産業園……在科幻大會召開之前,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發現,5年來,科幻産業在石景山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如今,科幻企業的“上下游”變成了“左右鄰”,企業足不出戶就能實現有效互動。在石景山區,科幻已變現實,未來正在路上。

打造“科幻+科技”生態閉環 科幻産業點燃石景山未來發展引擎

  發現

  新鄰居攜手出擊 研製新型機器人

  2021年,中關村科幻産業創新中心在首鋼園北區成立。經過幾年的發展,這裡已集聚131家科幻相關企業,服務領域覆蓋動作捕捉、圖形渲染、AR/VR/MR等。每年科幻大會召開之際,這裡就成為舞臺焦點,吸引學界和業界的目光。

  23日,北青報記者在位於中關村科幻産業創新中心一層的具身智慧機器人展示區,見到了“老朋友”北京諾亦騰科技有限公司的新産品——動作捕捉遙操作機器人。

  諾亦騰是一家專注于3D運動測量與動作捕捉技術的公司。此前,其展示的場景大多是讓演員穿上帶有感測器的動作捕捉服進行表演,當演員用手進行抓取、推拉等動作時,大螢幕中的動畫人物會完美地復刻下來。此時,諾亦騰展示區裏的真人演員卻變成了搭載機械臂的機器人,其靈活的雙手可以完成拿取紙巾和蓋章等複雜動作。北青報記者看到,這款機器人用雙手可迅速從多張紙巾中抽取一張紙,蓋章也能精準地蓋到A4紙的正確位置上。

  “這主要是我們交到了新朋友——專注于超輕量倣人機械臂研發的睿爾曼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此前我們兩家企業並不認識,入駐中關村科幻産業創新中心後,大家成了新鄰居。幾番溝通下來,共同研製了動作捕捉遙操作+機器人本體的聯合體,它可以在人的遠程操作下完成各種動作。”諾亦騰市場公關經理檀煜鑫介紹。

  僅聯合調試五次便確定目標産品

  當動作捕捉技術遇上機械臂,它們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我們是做動作的數字化的,提供人的動作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一方面,我們發現捕捉的數據其實可以給智慧機器人作訓練,多維度地去還原人的動作。另一方面,機器人本體具有各種優異的性能。所以,我們與睿爾曼天然就具有合作的優勢。”檀煜鑫説。

  市場上做機械臂的公司有很多,為什麼諾亦騰會選擇睿爾曼?在檀煜鑫看來,這是物理空間的鄰近帶來的化學反應——2024年11月,諾亦騰和睿爾曼在園區的引薦下首次接觸,隨即開展了非常高效的交流,找準了雙方合作的方向。

  方向確定後,諾亦騰産品經理、演算法專家組成團隊,針對睿爾曼的機器人本體開展技術研發工作,其間多次前往睿爾曼公司現場調研,終於在2024年年底首次聯調成功,實現睿爾曼機器人的動作捕捉遙操作。諾亦騰在中心的四層,睿爾曼的測試場在一層,員工上下樓很容易相互“看見”,“看對了眼神後”,很快就見到了好處。檀煜鑫提到,機器人是重型設備,運輸成本高,在一個空間內雙方可隨時測試聯調,大幅降低了溝通成本。5次聯合調試後,産品就基本確定下來了。

  睿爾曼相關負責人介紹,入駐中關村科幻産業創新中心後,他們不但與諾亦騰聯合開發了這款動作捕捉遙操作機器人,提供了危險場景下的産品解決方案,還認識了做機械狗的北京北極星途技術有限公司。“此前我們都是只賣自己的産品,現在大家可以聯合開放提供完整解決方案,賣給有特定場景需求的客戶,在商務合作方面也增加了新渠道。”

  追訪

  鄰居變生意夥伴 學界業界聚一堂

  從産業鏈“上下游”變“左右鄰”,這樣的碰撞在石景山區的科幻産業中還有很多。

  2023年11月,石景山區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産業集聚區揭牌,到2024年底已有超60家企業入駐。這裡也是百度智慧雲千帆大模型産業(北京)創新基地所在地。基地為多家入駐企業提供技術支撐,既能幫助科幻企業定制創作大模型,也能幫助初創公司進行産品開發。

  在集聚區,企業間的互動十分常見。北京流金歲月傳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文海介紹,自從搬進集聚區後,樓上樓下鄰居也逐漸變成生意上的夥伴。“我們和16樓的通信晶片公司就是上下游關係,重點在拓展軍工業射頻微系統方面的業務。”徐文海説。

  除了業界頻繁互動,學界和業界也在石景山區實現緊密合作。2024年,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石景山區政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三方合作的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揭牌。在同一棟樓內,時常可以見到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德高望重的兩院院士與企業工作人員互動。

  在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裏,集中展示著口腔手術模擬器、口腔混合現實模擬器、虛擬腹腔鏡手術訓練系統等在醫學院廣泛應用的VR設備,它們讓“虛擬”賦能了“現實”。實驗室研發的穩態視覺誘發刺激下無人機腦控意圖指令的編解碼技術,讓操作員只需盯住大螢幕上不同頻率的上升、下降等指令,即能絲滑操作無人機的起落,完成無人機之間的協作。

  目前,該實驗室已建成了一支以兩院院士和國家人才計劃獲得者為主的學術帶頭人隊伍,固定研究人員超過100人,為虛擬現實和人機混合智慧等領域賦能。實驗室聯合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共建虛擬現實産教聯合體,暢通科技研發、技術創新、成果轉移鏈條,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變身産業集聚地 科幻企業超兩百

  無論是企業間的合作還是産學研的對接,契機可能只是一個瞬間,背後卻是5年來石景山區默默努力為科幻産業發展孕育豐厚的土壤。

  2020年,全國首片科幻産業集聚區在首鋼園落成揭牌,同年發佈全國首個科幻産業政策“科幻16條”;2021年,成立北京科幻産業基金和全國首個科幻産業聯合體,重點投資科幻産業和支持北京科幻産業集聚區建設;2023年,首次納入中關村論壇,成為國家級科技論壇的平行論壇,科幻“星球獎”首次亮相中國科幻大會;2024年,科幻影視産業研究所和高校科幻聯盟揭牌,簽署中關村科幻産業創新中心二期建設合作協議……這些舉措有力地推動了石景山區從“大會舉辦地”向“産業集聚地”的轉變。

  中關村科技園區石景山管委會、區科委副主任曹潔介紹,目前,石景山區已建成産業空間20萬平方米,核心區集聚咪咕文化、當紅齊天等科幻上下游企業130余家,全區科幻企業總數突破200家,佔北京市總量近三分之一,2024年實現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16%。

  科幻産業一路發展至今,早已不僅僅局限于文學領域,其衍生出與影視、遊戲、文旅、教育、科技創新産業等密切相關的“科幻+”新業態,多領域、多形式的跨界融合,成為科幻産業發展的新趨勢。石景山區以應用場景建設為牽引,建成動作捕捉、5G+AR開發、空間音頻、數字人開發、3D雲渲染等十余個公共技術平臺,不僅為科幻影視和遊戲提供了技術支持,還推動了相關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虛擬動點動作捕捉技術成功助力《黑神話:悟空》遊戲出海;淩雲光實現XR設備國産替代;當紅齊天打造的全球首個工業遺存XR樂園“SoReal科幻樂園”入選全國“5G+智慧旅遊”應用試點項目……一系列成果的轉化落地,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延伸

  頂層設計助力産業發展

  石景山區科幻産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北京市的頂層設計。2020年以來,北京市科委牽頭制定發佈了《北京市促進科幻産業發展2020-2021年工作方案》《北京市促進石景山區科幻産業發展2022-2023年工作方案》,相應政策措施落地實施,有力推動了北京市科幻産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23年底,全市科幻産業年均總營收增速26%;全市科幻企業和機構從2021年底的441家增加至632家(增加了43%)。經統計,北京市科幻産業總産值約佔全國三分之一,居於引領地位。

  今年1月,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印發《北京市促進科幻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按照計劃,將加快推進以石景山區首鋼園為核心的科幻産業集聚區建設,以科幻相關核心技術為支撐,重點打造科幻閱讀、科幻文旅(會展)、科幻影視(動漫)、科幻遊戲核心地標。促進科幻、虛擬現實、工業互聯網等産業融合發展。

  攝影/趙昂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