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監測系統投用
來源:重慶日報  |  2021-05-06 09:21:18

  原標題:“數”護資源 生態上“雲” 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監測系統投用

  重慶日報訊 (記者 王翔)5月5日,記者從重慶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經過數月的努力,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監測系統已正式投入運行,為更好地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管理與監測奠定了基礎。

  重慶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峰巒疊嶂,峽谷相間,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特別是1999年10月,世界保護聯盟(IUCN)宣佈在中國已經滅絕的崖柏,在大巴山保護區被重新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初步查明,大巴山保護區野生植物共357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珙桐、南方紅豆杉等6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巴山榧、秦嶺冷杉等32種;野生動物127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豹、雲豹、金雕、林麝等1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金貓、大靈貓、黑熊等50種。

  為進一步加強保護區生態資源的保護管理與科研監測,大巴山保護區以“智慧自然保護區”為目標,利用雲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積極推進生態保護監測體系建設。

  “我們在試點區域構建了‘天、空、地、人’立體網絡監測‘一張圖’。”保護區一負責人説,此外還安裝了野外紅外線觸控抓拍相機、地表火紅外監測預警系統、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智慧卡口出入管理系統等,試點區域內可基本實現對森林防火、人員出入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資源安全開展全天候立體監測。

  同時,通過大數據和三維地圖建模,對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自然景觀和保護區基礎建設情況做了詳細統計和建檔,通過“一張圖”實現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實時監控和綜合展示,讓巡護人員實時掌握區內動植物資源情況,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為讓全民共享生態建設成果,保護區還通過打造大巴山數字陳列館,把大巴山的生態資源、生態美景和保護成果以VR數字展廳形式真實地展示在線上,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感受大巴山的生態建設成果和魅力,激勵更多組織和社會力量參與到自然保護地的生態保護和建設之中。

編輯:付意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