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重慶法院近五年來受理毒品犯罪案件情況。據悉,2017年以來,重慶法院共受理毒品犯罪一審案件23495件,且案件數量呈逐年下降態勢,打擊成效得以顯現。
據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毒品犯罪主要呈現犯罪類型較為固定、毒品數量呈上升趨勢、新型毒品逐漸增多、案件分佈較為集中等特點。
據了解,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為主要犯罪類型,近五年來該罪名收案數量達到17194件,佔毒品案件總數的73.2%。市五中法院審理的胡某來等販賣、製造毒品案,涉案氯胺酮多達1.2噸,為重慶直轄以來製造毒品規模最大的案件。甲基苯丙胺和海洛因等傳統毒品在重慶市涉案毒品中的比例有所下降,甲基苯丙胺片劑、氯安酮以及其他新類型合成毒品不斷增多,逐漸成為當前毒品犯罪的主要毒品類型。此外,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毒品犯罪越來越快捷、越來越隱蔽,犯罪分子普遍使用“人貨分離”等非接觸方式實施毒品犯罪,給案件偵查以及司法認定帶來一定困難。
針對毒品犯罪案件,重慶法院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對毒品案件堅持從快從嚴審理。近五年來,重慶法院判決生效的24688名毒品罪犯中,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及以上刑罰共3176人,重刑率為12.9%,明顯高於同期刑事案件6.5%的重刑率。同時,重慶法院加大財産刑適用力度,對毒品犯罪案件加大罰金、沒收財産、追繳違法所得的判處及執行力度,注重從經濟上制裁毒品犯罪,剝奪毒品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能力。(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