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電影節走出特色路

2018-09-06 09:59:21|來源:長春日報|編輯:于曉萱

  主打情感牌的“長影之夜”活動為本屆長春電影節增添了亮色。 苑激剛 攝

  “科幻的誕生源於我們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討論科幻,一定要擁有科學的精神。”在第十四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組委會主辦、新華網承辦的中國首屆“藍星球”科幻與電影高峰論壇上,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金獎得主張冉用一句話告訴你“科幻是什麼”。在電影節上討論科幻話題的嘗試,讓業界感到新鮮,科學家和影視人“熱辣”並極富創意的思維碰撞,得益於長春電影節的創新意識。踏著春雷般的“鼓點”,行走在愈發清晰的特色之路上,正處於發展上升期的長春電影節有了更加明確的前進方向。

  拓寬視野

  為青年搭建新平臺

  《柔情史》《尋狗啟事》《很高興遇見·你》等青年導演執導的影片,連日來在長春萬達影城、長影電影院等相繼展開多輪劇組見面會。

  “沒想到長春能為我們的作品這樣搖旗吶喊,非常感謝長春電影節扶持青年導演的用心。”《很高興遇見·你》導演李傑坦言。

  記者注意到,科班出身的青年導演們往往執著于把多年來的心中所想一股腦兒地“倒”出來,卻忽略了觀眾究竟喜歡看什麼樣的故事。借助電影節搭建的平臺,這些青年才俊的作品在第一時間接受了觀眾的檢閱。《尋狗啟事》導演蔣佳辰就在互動中了解了觀眾的喜惡,“我本身就是東北人,大家對我的幽默方式還是有認同感的。長春的觀眾、特別是大學生,很明白藝術電影是怎麼回事,真不愧是受電影熏陶長大的一代人”。

  “中國青年(大學生)微電影展演”、青年影人“金鹿計劃”等系列活動,在長春電影節上發揮了助推“新力量”的強大功能。

  提升影響

  縱向橫向闖新路

  本屆長春電影節從籌備之初便展現出創新的勇氣——在一座城市舉辦華語電影盛事和百姓節日的基礎上,要朝橫向與縱向進一步提升影響力。

  老中青三代電影人聚首長春,通過遊走于長影舊址博物館,回憶青蔥歲月、感受時代變遷,處處是感動、環環扣驚喜。難怪著名導演肖桂雲用“別開生面”來形容電影節的創新之舉——“長影24小時”,她在活動中説:“臺上台下一片共鳴,這是很難得的。在這個舞臺上,核心理念非常清晰,那就是電影人的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長影將於7日發佈新一代影視人的圓夢傳承計劃,“搖籃”中不僅有致敬的情懷,更有實打實的項目。

  傳承是縱向的。為了在橫向上提升影響力,長春在上海發出了“中國長春電影節之約”,並在電影展映單元開創性地啟動了在長春、吉林、瀋陽、哈爾濱、大連五市電影院線舉行為期半個月的電影展映活動。以參展力作、館藏經典、國際佳片為片源,精心設置“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東北故事”等多個展映單元。五城聯動,讓更多人借電影展映活動走近、了解長春電影節。

  “賞花育果”

  為未來整合新力量

  本屆長春電影節上,出現了與以往任何一屆都不相同的“特質”——“長影之夜”活動主打情感牌;專門為青年人創立的“共築電影強國夢 致敬新時代——第十四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夢想大典”,亮出的是勵志牌……短短數日,一手好“牌”輪番登場,使得本屆長春電影節日日有亮色,為電影人、特別是青年電影人提供了更多顯示自我的平臺,也為市民創造了十足的新鮮感。

  如果説開閉幕式及各類文化活動是展示電影節盛況的“鮮花”,那麼內容豐富的各類論壇則為中國電影的未來提供了“育果”的溫床。有中國首屆“藍星球”科幻與電影高峰論壇珠玉在前,吉林國際動漫遊戲論壇、電影美學年會等後續環節多點發力,一併豐厚了長春電影節的內涵。特別值得期待的是,將於8日舉辦的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電影業界專家學者、青年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等,將就如何塑造、展示中國電影人新形象,促進電影事業發展“指點江山”。

  顯然,在嶄新電影産業路徑下行走的第十四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正以“新時代 新搖籃 新力量”的風貌,著眼于文脈傳承,致力於支持“新力量”,打造中國電影青年孵化新平臺。可以説,無論是加快實現“有中生新”,深入挖掘長春電影文化內涵和文化積澱,賦予新的時代特色,培育影視産業新的增長點,加快長春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步伐;還是更好實現“無中生有”,提升吉林文化建設數字化水準,加快智慧文旅産業發展,長春電影節都已成為吉林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平臺。(本報記者 畢馨月)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