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電影節關於藝術家或藝術品的影片引人矚目

2019-06-23 08:12:10|來源:文匯報|編輯:于曉萱

  從去年的《至愛梵古》到今年的《國家美術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聚焦繪畫、雕塑或藝術家的小眾藝術片,都以“秒殺”售罄的方式,成為引人矚目的熾熱風景。

  尤其今年,《莫迪裏阿尼》《兩個弗裏達》《羅丹的情人》等一個個輝映著美術史上的名家名作從大銀幕上流動而來。看那些隱藏在藝術創作背後的因緣故事一點一點浮現,人們會發現,原來一切偉大的藝術品,塑造的都是生命體驗。

  莫迪裏阿尼筆下的女人為何眼神空洞,這部電影藏著答案

  《莫迪裏阿尼》與《兩個弗裏達》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家成長史,只是這些或顯或隱的藝術家側影,卻能引領人們叩開他們的心門,開啟理解他們的新維度。

  四年前滬上買家豪擲十億元購莫迪裏阿尼名作《側臥的裸女》的消息,令這位意大利藝術大師迅速在朋友圈刷屏。莫迪裏阿尼最以瘦削的女人肖像聞名,尤其擅長表現纖細、稀少、紛亂、嬌弱的“柔和美妙”,富於一種有韻律的優美節奏。英國導演米克·戴維斯拍攝于2004年的影片《莫迪裏阿尼》,就為人們揭開莫迪裏阿尼這種獨樹一幟的藝術之所以産生的謎底。

  莫迪反復畫的,其實是他一生的摯愛——珍妮。他與珍妮的愛情近乎慘烈。影片中,19歲的珍妮與莫迪一見傾心,墜入愛河,從此成為他的靈感繆斯。為了莫迪,珍妮離開了父母,寧願忍受貧困,為他做模特,為他刷馬桶,甚至為了讓他成功,忍辱去做畢加索的模特……肺病、酗酒、精神疾患,以及一頓突如其來的毒打,最終摧毀了莫迪,就在莫迪辭世的第二天,珍妮連同腹中的孩子也追隨著莫迪從高樓墜落。影片的故事細節有很多戲説的成分,為了襯托莫迪,甚至不惜把畢加索妖魔化。但至少莫迪對珍妮的用情是真實不虛的。“等我熟悉了你的靈魂,再畫你的眼睛”,他這樣解釋為何畫中的珍妮沒有眼珠,這何嘗不是最美的情話,也是他作品深藏著的甜蜜憂傷。

  而墨西哥藝術家弗裏達·卡洛,則是世界上最為傳奇的女藝術家之一。首映于2018年的電影《兩個弗裏達》即與她有關。“兩個弗裏達”之名,一語雙關,它既是弗裏達本人的一幅名畫,同時也預示著影片中存在著的兩個“弗裏達”——一個是弗裏達本人,一個是靈魂漸漸被弗裏達籠罩的護士。影片的別出心裁在於,以這位護士的視角來呈現弗裏達的晚年,這位護士甚至更像是影片的主角。弗裏達自小患小兒麻痹,後又遭遇過嚴重的車禍,始終承受著常人無法想像的身體折磨。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身體情況愈發惡化,幾乎只能拖著殘破的身體臥病在床。護士朱蒂斯完全以一種溺愛的方式照顧著弗裏達,為她穿衣,喂她吃飯,給她彈吉他。她們之間的情誼,遠比護士和病患應有的關係更加親密。朱蒂斯為人們打開的視角既包括旁觀,也包括交流,甚至衝突,它們共同串聯起關於弗裏達的人生。同樣有趣的,是這部影片的氣息,像極了弗裏達的畫——熱烈、奔放,包裹著重重疊疊的魔幻現實色彩。

  美術館本身是值得反復凝視的巨大展品

  時長三小時的紀錄片《國家美術館》,是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最快被“秒殺”售罄的電影之一。影片出自大師級紀錄片導演弗雷德里克·懷斯曼之手,深入探訪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倫敦國家美術館,2014年首映于當年的戛納電影節,獲得專業影評人的高度評價。意外的是,它竟然沒什麼技巧可言,甚至看上去有些粗糙——沒有畫外音,沒有受訪對象,全然是毛坯素材的“堆砌”,連剪輯的痕跡都不多見。這樣的視角,儼然釘在墻上的釘子。正因如此,美術館本身成為影片中唯一讓人反復凝視尋味的巨大展品。

  《國家美術館》的鏡頭記錄了每天入館參觀的人、發生的事乃至工作人員的爭論、衝突,最終耗時13個月剪輯完成,呈現出與美術館日常相關的種種片段。其中,有講解員口若懸河的開放式解説,有訪客面對藝術品久久挪不開的目光,有館方工作人員對於運營狀況的圍桌討論,有修復專家通過X光掃描原畫之後的驚人發現……尤其令觀者動容的,是鏡頭投向的那一件件偉大藝術品,透納的《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喬治·斯塔布斯的駿馬圖、荷爾拜因的《大使像》……而觀看影片的你我,仿佛就在他們旁邊,側耳傾聽,凝神注視。(本報首席記者 范昕)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