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9月9日,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週年紀念展,邀請影片導演謝飛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索亞斌進行“對話大師”的映後交流,謝飛分享了許多關於《本命年》的創作背景和拍攝經歷,現場觀眾也十分積極踴躍。
此次活動還有許多重磅嘉賓到場支持,包括長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明,吉林省委宣傳部電影處處長劉威,以及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評委會主席丁蔭楠,導演丁震。
《本命年》于1990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並一舉拿下傑出成就銀熊獎,成為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現實題材電影。今年恰逢《本命年》柏林首映30週年,本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特別邀請了謝飛導演出席,可謂機會難得。
“對話大師”環節 活動方供圖
謝飛首先談到了影片對於原著的改編,《本命年》改編自著名作家劉恒的小説《黑的雪》,據他回憶,影片原本打算沿用“黑的雪”作為片名,但開拍之後北京始終沒下雪,於是姜文建議將片名改為《本命年》。
在出演《本命年》之前,姜文已經憑藉《芙蓉鎮》《紅高粱》《春桃》等口碑之作嶄露頭角,演技實力頗受認可,謝飛表示:“《本命年》中的李慧泉可能是最貼近姜文生活環境的一個角色。”為了演好角色,姜文特意跑到東大橋和三里屯的集市與商販打交道,了解他們的境況。
在當年,《大眾電影》雜誌評選的“百花獎”中,《本命年》位列三甲。謝飛認為,《本命年》能受到廣大觀眾青睞的重要原因在於,對人性的複雜狀態的剖析,懲惡揚善。影片以冷靜寫實的方法展現了主角李慧泉的心態變化,他在善與惡,好與壞之間的掙扎和困惑,他既是強者,某些方面他也是弱者,總而言之,他是一個複雜又真實的人物。
此外,主持人就經典電影的藝術價值進行了探討,謝飛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片子真實地表現了生活中的人,以及他們身上的複雜性,通過這種描述又深挖出來很有意義的主題思想,使得觀眾看完有啟示,去過更好地生活,追求更好的人生價值,而不是副作用,這部電影生命力挺長,對我來説很欣慰。”
導演謝飛(右一)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索亞斌 活動方供圖
現場有年輕觀眾提問關於從事電影行業的建議,謝飛真誠地回答道:“青年人遇到了比我們更好的時機,但是誘惑也特別多,要想讓影片獲得更多觀眾,內容的掌握能力和技能永遠是藝術學生必須要扎紮實實打好的基礎,而不是只圖形式上的一時之新。”
嘉賓合影 活動方供圖
中國長春電影節自1992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28年深耕不輟,秉持著“高群眾關注度參與度、高品質為電影人服務、高效能為影視文化産業助力”的特色。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主題仍然是“新時代、新搖籃、新力量”,對於重新理解電影、走進電影,提升中國電影凝心聚力進行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