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蜜餞梅子到“先天下之憂而憂” 宋文化緣何走紅熒屏

2020-04-23 09:04:15|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清平樂》在置景、服制、道具、臺詞和歷史細節方面的雕琢非常用心,處處彰顯出宋人獨特的美學趣味。圖為劇照。

  由晏殊、范仲淹、韓琦等組成的“豪華文人天團”登場,翻開了文學、思想與修養的群星時代。汴京商品街上南北貨琳琅滿目,熙熙攘攘,勾勒出繁華的民生百態……正在播出的電視劇《清平樂》用影像圖景,回溯了歷史上那個文化藝術令人回味、百工百業昌隆的北宋時期。且這一次,《清平樂》在置景、服制、道具、臺詞和歷史細節方面的雕琢更加用心,一盞“雨過天晴雲破處”的汝窯茶盞,一幅趙芾《萬里江山圖》山水屏風,處處彰顯出宋人獨特的美學趣味。

  “古裝劇,正在成為傳統歷史與文化活態傳承的一個重要載體。”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羅崗在接受採訪時説,經歷了多樣化的創作類型,古裝劇創作迎來了新的敘事潮流。諸如《瑯琊榜》《鶴唳華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平樂》等作品的誕生,打開了一個更為“文化”審美的敘事空間,它不僅體現在美術上,更體現在精神與思想價值領域。

  從細節中發現歷史的溫度,影視劇呈現歷史“知識點”

  “肉包子十四文,菜包子十文,如此便宜,那彩色泥娃娃原本是江南才有的,竟還有蘇州肉餡點心,就是不知味道如何……”《清平樂》中有這樣一個場景,馬車載著仁宗、范仲淹和韓琦三人徐徐駛向都城,作為背景的汴京很有生活氣息。

  無論是課本裏的《岳陽樓記》、司馬光砸缸,還是被不斷演義的“包青天”“三俠五義”“狸貓換太子”,可以説《清平樂》的主角宋仁宗總是被各種“故事”包圍著。《宋仁宗和他的帝國精英》的作者郭瑞祥認為,圍繞宋仁宗所塑造的時代有頗多值得關注的地方,這個時代,商業發達,城市功能得到了歷史性拓展。

  影視劇中熱鬧宋代街景,包括在劇中讓仁宗認識韓琦的“坊市制度”之爭,其背後是汴京城商業發展的映射。那時的汴京取消了開市鐘、閉市鼓,讓百姓打開家門做買賣。街巷制的建立,促進了商品的流動和民生的發展,也標誌著大宋繁華生活的開始。不僅文人雅士懂生活,市井老百姓的日常也相對豐富,在汴京城有鱗次櫛比的商店,瓦舍裏有不斷上演的雜劇,汴京朱雀門外有隨時可以坐下來沏上一壺的茶坊。

  很多觀眾覺得劇中的蜜餞梅子似乎頗為現代,難道宋代就有這樣的零食?學者表示,以《東京夢華錄》為參考,宋代的美食之盛就出乎很多人的想像。比如,宋朝時制糖工藝發達,有蜜煎局專門負責製作糕點,李子旋、櫻桃煎、琥珀白果、西京雪梨、千層酥等留住了時令水果的風味。而宋代的酒菜也絕對不僅僅是《水滸》中的“二斤牛肉”那麼簡單,酒樓食譜上,炒兔、燠鴨、荔枝白腰子、庫魚、菜羹意葫蘆、羊羔酒、脆筋巴子、簽盤兔等同樣琳琅滿目,烹飪技法得到了很大發展。

  還有一些較冷僻的歷史細節的呈現,讓觀眾可以通過“考據”發現傳統文化中新的亮點。比如,仁宗破曉策馬出城,鏡頭堪堪掃過一個招牌——急遞鋪。這是宋代快速軍郵制的稱謂,再看左邊的包裹堆上,堆放著宋人最引以為傲的商品——瓷器。

  從吃穿用度到文化底色,家國情懷是撐起古裝劇的“裏子”

  服飾粧容也是影視劇的一大看點,從《漢武大帝》《妖貓傳》到《長安十二時辰》,穿什麼戴什麼,上什麼粧總是能引發討論。

  宋朝服制雖沿襲自晚唐,但仍有些微不同,如唐代婦女必備的帔帛,到宋代革新為霞帔,質地比唐代帔帛厚實,上頭繡有紋樣並有墜子點綴,是高級禮服的必備配飾。《清平樂》呈現了這一獨特的服飾文化,劉太后和曹皇后等人穿著禮服的時候,都搭配了精緻的霞帔。此外,除了宋朝貴婦最具標誌性的“珍珠粧”在劇中有驚艷亮相,張貴妃得到盛寵時頭戴的“一年景”也是當時宮廷中盛行的裝飾,這些愛美的婦人們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樣式做在發髻上,宛如一頂盛大的花冠。

  北京大學歷史系鄧小南教授在《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一書中寫道:“對規範的追求,對秩序的重視,對儒家經典的再闡釋、再造就,是這一時代惹眼的境界與亮色。”她的闡釋,可為熒屏這一波“宋文化”之熱生動的學術補充:生機盎然的社會經濟、根治現實的道德倫理、淡泊自然的理趣雅致,構成了這一時代的底色和基調……

  燒香點茶,挂畫插花,宋朝燦爛的文化藝術成就,讓追劇的觀眾深深沉浸在宋朝的美學中。但學者認為,若歷史與文化的價值沉澱僅僅見諸於器物,還是落了小乘。在尊重歷史細節的同時,要更多地在思想和文化價值上去蕪存菁,在創作中最大程度地放大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

  劇中沒有大篇幅的爭名奪利黨同伐異,後宮生活的描寫更沒有將重點放在宮鬥之上,左右衝突和矛盾圍繞著一個“禮”字發生。羅崗認為,《清平樂》對北宋士大夫氣質的群像刻畫還原度很高,展現了宋代士大夫的文化底色。這便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筆下的家國情懷。

  “古裝劇需要新的敘事空間。”羅崗説,懸浮于“古代”背景板上的言情劇、偶像劇,以及宮鬥權謀劇,放大了人性功利的一面,缺少柔軟的精神著陸和靈魂的理想彼岸。當對一個時代用心回望、細心回顧,去粗取精之後,影視劇可以承擔起對家國情懷、正義崇高、性靈理想的承載表達,正是市場與觀眾共同的需求。(記者 童薇菁)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