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3月13日晚,在觀眾的期待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打造的首檔喜劇傳承類綜藝節目《金牌喜劇班》,迎來第六期第二賽段陳佩斯導師“不可‘斯’議”班正式授課。作為中國小品的開山鼻祖,陳佩斯以堅持溯本清源,做有精神內核的喜劇為節目宗旨,通過理論教學和班內小考向學員傳授喜劇的起源、喜劇的方法、喜劇的創作,探索如何在扎堆的喜劇類綜藝裏脫穎而出,如何將觀眾從審美疲勞中喚醒的創新突破。《金牌喜劇班》自開播以來,連續六期實時收視數據第一,一直保持著勁爆勢頭。
節目組供圖
“我是誰,我要幹什麼,我要到哪兒去”,陳佩斯通過六個小時的超長授課帶領學生探究喜劇的終極問題。學員從起初的興奮,到中途的困頓,再到醍醐灌頂漸入佳境,直到最後收穫滿滿意猶未盡。通過一系列經典喜劇案例分析和課堂互動遊戲,陳佩斯抽絲剝繭地溯源我國戲劇的來源,解析喜劇的表現手法:自我傷害、戲弄權貴、誤會,以及差勢感的表達,讓同學們明白 “喜劇是戲劇的一個重要門類,是創造笑聲的戲劇活動”,“喜劇不僅要把故事鋪墊好,同時還要把它的期待值鋪墊到位才可以。” “創造笑聲是我們的一個出發點,不是創作的手段”,“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古人的高度在哪,我們才能知道我們今天應該怎麼做和做什麼”。
節目組供圖
區別於速成笑料和包袱堆砌的表演,陳佩斯一直尊崇與實踐的喜劇是靠錯位、誤會和差勢出笑料,正如他在銀幕上塑造的一系列作品,而深挖這些故事內核裏的喜劇元素進行創作,每一個包袱的建立,每一個尺寸的把握,每一個韻律的産生和行動的時候,這個行動的過程都是在“訓導”觀眾笑,而這個“訓導”其實更多是讓觀眾和作品産生情感共鳴的一種自覺宣泄。
依賴故事結構交代身份錯位,構建喜劇點,整體呈現出一種故事結構、人物反差的劇情表現,這是陳佩斯在教學指導中倡導的風格。班內小考第一組學員李靜宇、談元和曹陽陽的作品《鳳戲遊龍》,作為跨界搭檔,差異化的舞臺表現讓他們的作品存在主體人物不突出等問題。對此陳佩斯幫助他們分析梳理,厘清人物和主線。經過重新梳理的節目在演出中串聯起各個包袱的尺寸和表現的關鍵點,整個劇情就此打開。再加上劇中兩位京劇演員紮實的基本功和李靜宇個性鮮明的表演。用郭德綱的話説就是“量身訂制”。儘管作品還存在著包袱不夠響亮等問題,但觀眾的掌聲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師生共同努力下作品的閃光點。
節目組供圖
“眼睛裏不看人,這個角色不感受那個角色,各演各的,這些缺陷就固定下來了。”這個被蔣詩萌稱為多年來一直沒有注意的問題被陳佩斯一眼就發現了。在第二組班內小考《辦公室愛情故事》的綵排現場,導師陳佩斯直指問題關鍵,指出演對手戲要更加注重戲從人物身上生發,如果放棄交流這個戲就全白搭了。在陳佩斯的指導下,三位學員努力改掉了這個缺點,作品在最終呈現時贏得了滿堂喝彩和高度認可。當何歡和蔣詩萌、陳嘉男有了四目相對的表演,陳佩斯會心地笑了,“非常漂亮”,這是來自導師的禮讚。
節目組供圖
由臧洪娜、劉思維和許慧強的小品《朋友再見》,在陳佩斯看來是個悲劇框架下的喜劇,做起來有點兒吃力。但是當他看到學員們還是力圖想在這個大的悲情故事裏産生出喜劇火花來把它疊加在一起形成一個完全不同於一般喜劇的表演,陳佩斯更多的是對年輕人創新的鼓勵和支持。
節目組供圖
同樣的創新也發生在第四組學員張聿、霍星辰、張瑞雪推出的小品《金牌保姆》上,他們這種敢於學習的態度值得極大的肯定和認可。而對於在本期班內小考中挑戰失敗的旁聽生宋周玲和劉振宇,儘管作品暴露了他們在創作表演中的不足,但兩位學員也在《金牌喜劇班》學到很多,快速成長。
節目組供圖
陳佩斯導師班班內小考最終以臧洪娜和李靜宇惜敗,其他學員晉級下一輪。這期節目更像是一堂“教”勝於“樂”的節目,它之於觀眾而言,更像是一堂喜劇課:學員們提供作業,陳佩斯等導師現場批改,既有助於提升觀眾的喜劇素養,也能讓喜劇從業人員觀照自己回應作品;從節目的呈現樣態,看到的更多是三位導師嚴格的要求,專業精進的治學態度,也深刻感受到《金牌喜劇班》以“喜劇精神需要傳承”的初衷,致力於打造一檔具備“喜劇精神內核”節目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