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基金會影視攝製服務專項基金推動國內影視攝製服務機制建設
來源:國際在線文娛  |  2021-06-16 13:30:47

  國際在線消息:6月13日,由中國電影基金會、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主辦,中國電影基金會影視攝製服務發展專項基金、上海市影視攝製服務機構承辦的“推動國內影視攝製服務機制建設發佈會暨‘上海經驗’推廣會” 在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行。

“上海經驗”助力國內影視攝製服務機制建設_fororder_圖片1

  大合影 主辦方供圖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影視作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旺盛,影視劇組在國內各城市外景和自然景觀進行取景攝製的現象趨於普遍。同時,境外影視劇組到我國開展聯合攝製、取景攝製和委託攝製等合作也在逐步增多,影視攝製服務日益成為影視創作生産流程中的重要一環。

  然而,縱觀全國範圍內的影視攝製服務水準,總體上依然存在著屬地相關政策不夠熟悉、跨地區協調服務能力較弱、跨領域資源整合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劇組的協調成本居高不下、製片週期無法保障等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同時,一些劇組在一些歷史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拍攝時,對於環境保護的輕慢態度,也確實讓不少取景地在接待劇組時心有餘悸。

  因此,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構建一套規範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的影視攝製服務體系,為我國的電影工業化體系的建成保駕護航,已成為行業內一個亟待解決的痛點和難點。

  本次“上海經驗”推廣會現場宣佈正式成立中國電影基金會影視攝製服務發展專項基金,並舉辦了主題為“推動國內影視攝製服務機制建設”的圓桌會議。與會嘉賓、劇組、製片公司代表、行業專家和各省代表針對中外合拍影視攝製服務經驗、攝製服務案例、城市影視攝製服務的現狀以及對行業未來的展望、籌備成立全國影視攝製服務協調機制,推動國內各省域層級的影視攝製服務機制和體系建設的可行性等進行多維度深入交流探討。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從上海電影攝製服務機制的建立和索取的的成績出發,闡釋了推動國內影視攝製服務機制建設的重要意義,他表示:“我們期待,能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構建一套規範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的影視攝製服務體系,助力電影強國建設征程。”

“上海經驗”助力國內影視攝製服務機制建設_fororder_圖片2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中)、副理事長姜濤(左)為專項基金授牌 主辦方供圖

  發佈會現場,姜濤副理事長代表中國電影基金會宣佈影視攝製服務發展專項基金正式成立,張丕民理事長為專項基金授牌。該專項基金致力於建立電影基地,科學化、規範化的服務於製片,形成有標準、有星級,有規定要求的中國電影基地建設,推動影視産業服務不斷發展。

  中國電影基金會歷時近三年調研、考察和了解,發現上海市委宣傳部早在七年之前就聯合上海市九個有關部門共同出臺促進上海電影發展的政策,為建立和完善上海電影攝製服務機制而在國內首次設立專門的服務機構——上海市影視攝製服務機構,並隨後每年推出一版中英雙語的《上海影視拍攝指南》,2020年,這本指南升級為電子版,到今年,更是打造出了全新的數據平臺。

  歷經七年的艱辛探索實踐,被譽為上海影視産業的“老娘舅”與“劇組保姆”的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為來滬拍攝影視劇的單位提供包括信息諮詢、政府聯絡、攝製協調和專業人才推介四個方面,涵蓋政策、信息諮詢和取景地、拍攝器材、後期製作、特殊拍攝、道具、服裝、化粧、置景、車輛、保險、法務、推介協調等24類115項服務內容。2020年,上海市影視攝製服務機構又牽頭發起成立了長三角影視拍攝基地合作聯盟,構築了中國影視黃金産業三角帶。這樣寶貴的“上海經驗”值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緊隨上海,國內針對影視攝製相關服務“星火”不斷燃現,一些影視取景資源豐富、産業配套齊全的地區也逐漸開始了區域性影視攝製服務機制模式的探索。2017年,重慶市電影局發起召集包括公安、交通和文保等8個行政單位,組建了重慶一站式影視服務平臺;半個月前,北京市懷柔區掛牌成立了國際影視攝製服務中心和中國影都影視攝製服務聯盟,為完善中國影都全産業鏈的國際影視攝製服務體系開始了懷柔式的探索之旅。

  上海到懷柔,再到重慶,國內影視攝製服務機制建設力求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構建規範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的影視攝製服務體系,推動各省域和跨省域的影視攝影棚、城市實景、自然文旅景觀等相關資源的整合和優勢互補,帶動文創、旅遊等關聯産業等聯動發展。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影視攝製服務必定為國內外影視行業發展貢獻屬於自己的“中國力量”。

編輯:武若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