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外貿回穩向好趨勢未變
2017-08-09 09:47:32  |  來源:國際商報  |  編輯:徐佳航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外貿增速出現小幅波動主要是技術性因素所致,回穩向好的大趨勢並未發生改變。中國應在外貿領域加快打造內生性增長動力,要開拓“一帶一路”市場,充分釋放自貿區戰略等帶來的紅利,加強吸引外資,同時加大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夯實和提升産業基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海關總署8月8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12.7%。進口和出口數據均不及預期,增幅有所收窄。前7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5.46萬億元,增長18.5%。上述數據傳遞出中國外貿發展哪些新信號?

  業內人士認為,受技術性因素影響,中國外貿出現了小幅波動,但全球市場回暖的跡象沒有改變,中國外貿轉型升級的步伐沒有放緩,中國外貿回穩向好的大趨勢也不會發生逆轉。不過,中國外貿面臨的內部和外部挑戰也在增多,要加快提升外貿的內生性增長動力。

  增速下滑主要受技術性因素所累

  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32萬億元,增長12.7%。其中,出口1.32萬億元,增長11.2%;進口1萬億元,增長14.7%。上述數據低於市場預期。7月份中國貿易順差3212億元,擴大1.4%。“總體來看,中國外貿還處在回穩向好的通道中,外貿數據低於市場預期主要是對技術性因素考慮不足。”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導致7月份外貿增速下滑主要有兩大技術性因素。

  “一是基數因素,去年的基數偏高,影響了今年的增速;二是匯率因素,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上升,不僅給出口帶來負面影響,也從比價上影響了外貿增速。”白明説道。

  分析人士認為,6月份出口先導指數中的新增出口訂單指數、出口經理人信心指數分別下滑0.3和1.1,疊加國內房地産增速放緩等因素,外貿增速出現小幅下滑在意料之中。不過,考量外貿整體的發展形勢,需要比對更長時間的數據。

  數據顯示,前7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5.46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8.5%。其中,出口8.53萬億元,增長14.4%;進口6.93萬億元,增長24%;貿易順差1.6萬億元,收窄14.5%。

  白明認為,從前7個月的外貿增長數據來看,中國外貿回穩向好的趨勢沒有變,對全年外貿增長有信心。但是受技術性因素和市場狀況變化等因素影響,並不排除接下來的外貿增長數據還將出現小幅波動。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中國外貿發展仍將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並存。數據顯示,7月份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9,較上月上升0.4。其中,出口經理人指數、出口經理人信心指數分別回升0.2、0.8,至44.9、50.6,但是決定外貿增長的新增出口訂單指數下滑0.1,至48.4,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也上升0.2,至23.2。

  加快打造內生性增長動力

  “分析中國當前的外貿發展形勢,要研究外貿增長中受益於外部需求回暖以及受益於中國外貿內生性增長動力的比重分別有多大。”白明表示,當前,從外部來看,國際市場正在復蘇,市場需求在擴張,這對中國外貿增長無疑是利好因素,但僅受益於國際市場回暖仍然不夠。“從根本上來説,中國需要加快打造內生性增長動力,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更好地捕捉國際市場上的商機。”白明説。

  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前7個月來看,中國外貿轉型升級呈現五大亮點:一是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9.1%,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0.3個百分點至56.7%;二是對歐、美、日、東盟等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17.1%、20.6%、16.9%和20.9%;三是民營企業進出口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38.5%,較去年同期提升0.4個百分點;四是機電産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仍為出口主力;五是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

  白明表示,透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外貿的內生性增長動力中,新優勢還處在加速培育過程中,傳統優勢中一部分呈現出弱化之勢,一部分則有所加強。“中國外貿要開拓‘一帶一路’市場,充分釋放自貿區戰略等帶來的紅利,加強吸引外資,同時加大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夯實和提升産業基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白明説道。(記者 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