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資金切實流向小微企業
來源:經濟日報  |  2018-08-22 08:44:23

  “金融機構有足夠的廣義信貸增長的空間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8月2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回應了近期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

  金融資本能滿足實體經濟需求

  近期,有市場人士認為,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時面臨資本金的佔用和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方面的掣肘。對此,朱鶴新認為,少數擴張過快的金融機構可能在這方面感覺有壓力,但當前的MPA對總體金融機構廣義信貸的增長實際上不構成約束。總體來看,目前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普遍高於監管要求,同時還在通過多個渠道來補充資本,可以滿足實體經濟的發展要求。

  “這個擔憂是不必要的。”朱鶴新説,金融機構資本充足,可以滿足實體經濟融資的合理需求。4月份定向降準以後,央行又在MPA中新增臨時性的專項指標,專門用於考察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的情況,要求金融機構將降準釋放的資金用於小微企業的信貸性投放,並將節約的資金成本用於向小微企業讓利。

  “MPA也適時做了一些調整,通過正向激勵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朱鶴新介紹,7月份定向降準後,央行進一步更新了考核要求,在MPA結構性參數中將考察範圍擴展到普惠金融領域,普惠金融領域表現突出的金融機構將獲得更優惠的結構性參數,引導金融機構將信貸資源向小微和“三農”等領域傾斜。

  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如何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也是當前輿論關注的焦點。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的第二次會議,將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放到了更突出的位置。

  “的確應該看到,當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因素增多,央行將流動性注入銀行體系後受到資金供求雙方意願和能力的制約。信用擴張受到供給端和需求端多重約束,有時存在金融體系‘有錢’難以用出去的情況。”朱鶴新説。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朱鶴新表示,小微企業自身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方説財務不規範、規模效應欠佳、抵押品不足等。從資金供給端看,市場風險偏好下降,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分支機構和信貸人員積極性不足。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朱鶴新強調,貨幣政策要處理好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平衡與外部平衡、宏觀總量與微觀信貸之間的關係,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大方向不動搖;金融機構要下沉金融管理和服務重心,按照財務可持續原則,合理覆蓋風險、優化考核激勵,增強服務小微企業的內在動力。同時,還要與其他部門做好統籌協調,發揮好“幾家抬”的合力,堅持不懈抓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從長遠看,還要通過改革的舉措,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來疏通貨幣政策渠道,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支持實體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各項措施成效逐步顯現

  朱鶴新表示,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出臺、落實了一系列旨在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政策措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品質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總體看,相關政策措施有序落實,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朱鶴新表示,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投放力度加大,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下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也在不斷改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

  央行數據顯示,目前小微信貸呈現“增量大、餘額增速快、成本下降”等特點。1月份至7月份,普惠口徑小貸款(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與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新增6083億元,同比多增4042億元。

  貸款餘額同比增速也較快。7月末普惠口徑小貸款餘額為7.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比上年末提高6個百分點,也比全部貸款增速高2.6個百分點。

  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更是有所下降。7月份新發放的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水準為6.41%,比上年末下降0.14個百分點。朱鶴新表示,這説明在緩解融資難、降低融資成本方面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開前門,讓我們的資金切切實實流向小微企業,流向實體經濟。同時,要注意防範道德風險,守好風險底線,讓‘活水’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 朱鶴新説。(記者 陳果靜)

責編:陳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