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9月1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至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3%,增速與前7個月持平,但比去年同期放緩1.1個百分點。
觀察中國消費,量的變化只是一個維度。伴隨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出口、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中國消費市場正在發生質的嬗變。透過權威部門、消費者、企業、專家等各方聲音,我們一起探尋中國消費的時代之變。
這些故事告訴你消費新變化
上海女白領趙圓圓月收入近萬元,日常開支主要是個人消費。“用過拼多多,也去過盒馬鮮生。”她説,在拼多多買過幾十元一雙的帆布鞋,覺得性價比還行。盒馬鮮生東西新鮮,也經常去光顧。感覺這兩年業態細分和創新越來越快。
個體消費感受的變化,背後是中國消費的內生質變。消費新供給、新業態、新渠道的涌現,正帶給中國消費者更豐富的選擇,更透明的信息,並催生更理性的消費觀。
“性價比高”的消費越來越受青睞——
2013年成立的名創優品,去年銷售額達120億元,如今在全球擁有3000家連鎖零售店。從唇膏飲料到毛巾文具,名創優品3000多種日用商品中,定價10元的佔50%。“10元是黃金價位。通過打通供應鏈,用合理價格提供富有設計感、貨真價實的優質品。”名創優品聯合創始人葉國富説。
全球看,從零售業的沃爾瑪、7-11,到服裝業的優衣庫、迪卡儂,再到戴爾電腦、宜家,優質低價是這些品牌成功的共性。這一趨勢正在中國市場強化。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説,當前市場出現部分大眾化商品銷售較好的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消費領域的新趨勢。“共享經濟等新的消費形式,反映了消費者更加理性、推崇綠色環保的消費趨勢。”
對細分市場的關注催生更多消費需求——
“再沒有一個整齊劃一的中國消費者群體了。”國際諮詢公司麥肯錫發佈的《2017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如此判斷。報告提出,中國消費市場一個關鍵趨勢是消費者對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認知更為細緻。
不再“迷信”品牌、購買高價産品,代之以更理性聰明的消費、不盲目為品牌溢價付費、更追求環保,中國消費領域正在發生深刻改變。
近日改版的拼多多APP上,首頁正中出現“品牌館”欄目,已有網易嚴選、三隻松鼠等多個品牌入駐,折射出這家電商企業品牌升級的戰略考量。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拼多多雖然打的是“低價牌”,但其行銷模式是網購等消費新業態快速發展的鮮活案例。
傳統商品供給側的新變化,滿足著消費者更多樣的需求————
廣西螺螄粉、重慶小面、陜西面皮、武漢熱幹面……福建龍岩張女士今年多次網購方便食品。“不是必需品,但看上去很誘人,價格不高,網購又方便,就忍不住買了。”她説。
這些消費痛點亟待解決
記者調研發現,無論政府部門、生産企業、電商平臺或研究者,中國消費領域整體升級的大趨勢是共識。但紛繁複雜的個體感受中,消費者的各種痛感也亟待解決。
女兒上小學後,上海市民盛先生用於教育類的開支漲了一大截。“外語培訓班一個月12節課,費用近3000元。有的家庭一個月校外培訓費達萬元……”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資産負債率明顯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較大,服務領域供給不足,一些領域産品和服務價格上漲,品質安全和消費環境有待提升……消費領域這些“痛點”,一定程度上對居民消費意願産生擠出效應。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説,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名、精、特商品供給不足,健康、養老、家政、文化、體育、兒童早期教育等服務供給有短板,以及流通環節效率較低、成本較高,信用體系不完善、市場秩序待規範等,是制約居民消費的主要障礙。
“消費升級大趨勢中存在諸多矛盾,要用改革的辦法儘快化解。”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比如降低教育、醫療、養老等成本,加大服務市場開放力度,突破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
他提出,要警惕城鄉居民杠桿率上升及房租上漲對消費的挑戰,加快構建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收入是決定消費的根本因素。“高收入人群,國內供給難以有效滿足其消費升級需求;中低端收入人群,消費升級意願還不能有效實現。關鍵是加大力度減稅降費,讓收入更多向居民部門傾斜,推動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公平。”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蘊説。
“突破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保證基本消費經濟、實惠、安全,培育中高端消費市場,形成若干發展勢頭良好、帶動力強的消費新增長點。”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説,同時健全品質標準和信用體系,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服務型消費承載新期盼
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超7成的消費,已成為支撐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力量。
雖然增速略有放緩,但中國消費能力並不弱——
“去年總量已達36.6萬億元,這麼大的總盤子,前8個月9.3%的增速並不低。”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説。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市場處副處長張敏説,今年1至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超24萬億元,從5月開始連續4個月單月超過3萬億元。
總量增長的同時,消費品質也不斷提升。
阿裡巴巴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核心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1%;改善型、高端品牌類産品需求未減,“618”期間天貓跨境産品中包含奢侈品大牌、潮牌在內的服飾箱包品類增速超過400%。
傳統實物消費增長強勁的同時,服務消費也蘊含巨大潛力——
記者了解到,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主要反映實物消費,不包括教育、醫療、文化、藝術、娛樂等服務性消費支出。
今年以來,我國服務消費繼續強勁增長勢頭。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超過28億人次,同比增長11.4%,國內旅遊收入超過2.4萬億元,增長12.5%;全國電影市場票房和觀影人次分別同比增長17.8%和15.3%;人均體育健身支出同比增長39.3%,人均旅館住宿支出增長37.8%。“中國進入消費新時代,消費結構正由物質型消費為主向服務型消費為主轉變。”遲福林説。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全國居民服務型消費支出佔比從43.71%提高到45.2%;2017年,我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到29.3%,首次低於30%。
儘管個體感受不同,但整體來看,經歷深刻變革的中國消費市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19.7,比2012年以來均值高12.6點,再次接近120.0的高位。(記者:安蓓、于佳欣、何欣榮 參與記者:陳煒偉、毛鑫、吳帥帥、龔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