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指標有望恢復性增長
來源:經濟日報  |  2020-03-04 08:55:37

經濟指標有望恢復性增長

  3月2日發佈的財新中國製造業PMI數據顯示,2月份,財新中國製造業PMI為40.3%,創下自2004年開啟調查以來的最低水準,也低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低點40.9%。

  幾天前,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也發佈PMI數據。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製造業PMI為35.7%,比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9.6%,比上月下降24.5個百分點。這組數據同樣創下了歷史最低值。

  無論是官方PMI還是民間PMI,都清晰地表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運行均明顯放緩。從數據上看,新冠肺炎疫情對當前經濟運行的衝擊,已經超過了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

  再看看官方的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2月份,非製造業的各單項指數均有所下降。其中,新訂單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降幅超過20個點;從業人員指數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降幅10個點至20個點之間;在手訂單指數、存貨指數、投入品價格指數和銷售價格指數降幅在10個百分點以內。非製造業受到的衝擊,比製造業更為明顯。這是因為,一方面,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旅遊、居民服務等人員聚集性較強的消費行業需求驟減;另一方面,全社會的建築業生産經營基本處於停工狀態。

  由此可見,新冠肺炎疫情是拉動官方和民間PMI雙雙明顯回落的主要因素。從前兩個月PMI數據的表現看,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指標極有可能出現明顯放緩。

  不過,也不要過分放大單月PMI數據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對於經濟運行的影響總體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並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以及各項政策舉措持續發力,中國經濟一定能夠回到正常運行的軌道上來。

  為什麼這麼説?

  從短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使不同行業的運行都受到了一定程度衝擊,但是不同行業之間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疫情對經濟運行的不利影響並非全局性的,更不是不可逆轉的。在製造業中,雖然供應鏈運行放緩,市場需求和企業生産均明顯收縮,就業情況也較為緊張,不過,在穩産保供政策支持下,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的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飲料精製茶等行業PMI保持在42.0%以上,提供衛生健康與醫療保障的醫藥製造業PMI為39.7%,均高於製造業總體水準,受影響相對較小。

  在非製造業中,金融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1%,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産生了重要作用。電信、互聯網軟體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雖有所回落,但在雲辦公、在線教育和遠程醫療等新業態新技術的支撐下,明顯好于服務業總體水準,分別高於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13.2個和11.3個百分點。

  因此,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以後,市場需求集中釋放,企業加快復工復産,經濟運行將逐漸回歸正常軌道。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地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圍繞企業原料採購、物資調度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措施,正在加大企業復工復産的保障力度。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調查,截至2月25日,全國採購經理調查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復工率為78.9%,其中大中型製造業企業達到85.6%,表明企業復工率回升較快,生産經營活動正有序恢復。

  隨著各地復工復産的進度持續加快,産能利用率持續提升,加之各地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加大,生産、消費、投資都將實現恢復性增長,3月份以後我國採購經理指數將會改善,主要經濟指標也將實現恢復性增長。

  從中長期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量更強、結構更優、基礎更牢。我國經濟總量已經逼近100萬億美元大關,人均GDP超1萬美元;我國是全球製造業體系最為完整的國家,工業服務業升級發展步伐在持續加快;創新驅動作用增強,新動能新産業快速成長;社會民生進一步改善,居民消費水準不斷提高。我國還擁有超過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1億多戶市場主體,經濟發展的迴旋空間大、潛力足、韌性強。這些有利因素,都是我們抵禦短期衝擊、應對風險挑戰的信心與能力之所在。

  因此,既要客觀看待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也要冷靜分析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諸多有利因素,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記者 林火燦)

責編:王濤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