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點評、再找工作” 脈脈更新招聘生態“遊戲規則”
來源:中國網  |  2022-02-16 14:24:04

  對於2022年開年的定義,張文宏説,這可能是新冠大流行的最後一個寒冬。隨著冬天的結束,職場流動性的春天也即將到來。關於找工作這件事,一些前所未有的變化正在發生。

  2021年的職場“靜水深流”,無論中外,組織變革與員工管理上的變化都在頻繁發生。前有蘋果宣佈允許員工自由討論薪資和工作條件,谷歌與Meta大批量授權員工“永久在家辦公”,後有阿裡巴巴內部改革、員工福利升級,騰訊宣佈推出“退休計劃”。

  “大象”主動踏上遷徙之路,必有其內因所在。

  後疫情時代,全球市場人才策略集體失靈?

  種種跡象表明,國內職場人“跳槽”的意願明顯增強。

  脈脈人才智庫在2022年1月做了一個跳槽意願度調研,詢問職場人,如果有好的機會,是否願意選擇“損薪跳槽”。調研結果顯示,63.5%的受訪者願意為了好工作放棄年終獎,有33.9%甚至願意降薪跳槽。

  更讓僱主崩潰的是,一種名為“精神性離職”的情緒讓人力資源管理陷入死衚同。

  “精神性離職”是指,員工積累的壓力和負面情緒到臨界值後,在內心否定了“通過與公司長期相伴實現自身價值”的可能性。此後,員工對公司的各種激勵行為不再“感冒”,逐漸成為一台沒有情感、沒有主動性的工作機器,一邊以“低能耗”狀態工作賺錢,一邊盤算脫離公司後的新規劃。

  脈脈社區有一個職場黑話叫“精神股東”,是職場人們自嘲自己沒有公司股份,但在精神上卻為公司操碎了心。其實,真享受做精神股東的人,可能反而是十分幸運地找到了一份願意全情投入的好工作。

  這屆職場人“找下家”的思考方式,正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靠“畫餅”和“套路”換取員工忠誠度的行為很容易被戳穿,甚至在某種角度加快了員工出走的速度:只要出現了心儀的“目的地”,哪怕在一些維度存在瑕疵,職場人也願意拿出120分的投入與公司共同成長。

  也許,重新審視職場人“offer審美”的時刻到了。

  Offer審美變革:好工作的標準正在變化

  整體上講,僱主與職場人之間的矛盾主要存在這樣三點。

  第一個便是“缺乏共情”。悲喜不相通,這是一切誤會和矛盾的起源。

  員工關注雷打不動的發薪日,關注在公司每一天的真實體驗。但企業經營不是上了發條就能以穩定速率向前走的“小人兒”,尤其是在瞬息萬變的新經濟領域,讓管理者焦頭爛額的現實問題隨時會出現。

  前者需要開心快樂、穩定性、權益保障和前途,但後者必須把“活下去”視為第一目標。久而久之,在一些問題上缺乏共情的矛盾就會逐漸暴露。這個時候,就是考驗管理層修補“裂痕”的時候——裂痕的出現並不可怕,只要保持傾聽、願意做出改變,就能有效避免“發完年終獎經歷離職潮”的尷尬情況。

  第二個矛盾點在於“預期錯配”。

  脈脈人才智庫2021年11月的調研顯示,職場人最看重的前三項因素依次是薪資福利、個人發展和工作生活平衡。

  在企業文化方面,職場人最看重的企業文化前三依次是“創新有活力”、“協作共贏”和“公平公正”。其中,職場人對於“有使命感”的追求最低,僅有約16%的職場人看重。互聯網行業職場人最看重的企業文化是“開心快樂”。

  不誇張地説,在“offer審美”問題上,某些僱主和職場人之間的認知差已經可以上升到“代溝”級別。僱主完全不知道,自己引以為傲的招聘籌碼反而難以激起求職者共鳴。縱觀互聯網行業,幾乎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以“開心快樂”作為企業文化。也難怪一些巨頭公司開始痛定思痛,重新審視自身的人才戰略。

  第三個矛盾點是“發展軌跡錯配”。

  不久前,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與羅振宇進行了一次線上直播,後者提出了一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大廠的35歲”。在他看來,一個人40歲左右才達到巔峰狀態,然而他們卻要在35歲左右被人“從電池艙裏摳出來”。

  前幾代互聯網人靠創業融資、上市套現實現財務自由的故事已接近天花板。在如今的大環境下,互聯網職場人不得不儘早開始思考中年危機問題。明知35歲是一道坎,再去和職場人談什麼長期價值、業務前景,確實有畫餅充饑之嫌。

  上述三大問題其實長期存在於職場當中,只不過疫情按下“暫停鍵”後,越來越多職場人開始正視這些問題,以至於清醒地“看清了現實”。

  求職者“覺醒時代”,企業招聘何去何從?

  正如《進化:組織形態管理》所揭示的,當下的組織變革正在從“自上而下”的精英導向鑽石模型,轉向人才結構更加扁平的“橄欖模型”,讓大多數員工的價值得以發揮。在橄欖模型下,職場人的“閃光點”更易被發現和創造價值,人才的定義也可以更加細分。

  換言之,僱主做出更符合“個體覺醒時代”的改變,能夠有效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已經有不少新經濟企業開始探索,如何為職場人重塑“工作的價值”。

  比如杭州某MCN就在脈脈完成了一次招聘“逆襲”——成功打動了某頭部大廠技術負責人,為公司找來一位超級CTO。

  眾所週知,從“BAT”挖人絕非易事,更何況是技術負責人這樣的高值人才。這些新勢力對大廠人才吸引力在於,一個處於上升趨勢的新賽道,以及彼此欣賞、尊重的交流氛圍。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一個能讓自己走出“焦慮區”的複合型工作崗位。

  互聯網企業進一步擁抱實體經濟已經是大勢所趨,有意願走出大廠的職場人不在少數。只不過,用傳統招聘模式很難和他們産生交集。對於職場人來説,跳槽已經不是“是與否”這樣的選擇題,而是每天都會有心緒起伏的“流動決策”。

  職場人的這種偏好轉變,也在改變全網招聘生態的“遊戲規則”。

  找工作,不再是單方面的由僱主主導市場,而要建立更關注求職者訴求的“雙向選擇”機制。脈脈這類職場社區,越來越像是一個職場大眾點評。職場人找工作前,可以通過真實點評內容來決定是否有必要深入溝通。

  在招聘效率問題上,資深獵頭最有發言權。有媒體曾對此做過報道。

  獵頭張智是脈脈的8年老用戶,期間他在多個招聘平臺都投入過真金白銀。但最後的結論是,脈脈對於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明顯更強。最多的時候張智幫大廠招的人有90%都來自脈脈。

  張智對媒體表示,這種“壓倒性優勢”的根本原因在於,脈脈能夠展示出僱主與求職者更為立體且真實的信息。這就方便獵頭針對不同背景的人才和崗位需求,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招聘策略。

  在脈脈,通過動態溝通的挖獵模式已成為主流,不僅如此,脈脈還在有意識通過品牌認知度、口碑、聲量指數,引導企業進行立體化的僱主品牌建設,讓企業用有價值的社區信息與互動來吸引人才,提升匹配度,優化招聘效率。

  事實證明,脈脈社區有效提升了人才流動效率。2021年10月林凡對外表示,2021年脈脈的招聘服務連結了718萬職場人,服務了3000家僱主品牌,這一數字較去年同比增長200%,招聘商業收入則較2020年同比增長了259%。

  可見,主動推倒圍墻融入平等溝通的新職場文化,已經成為企業提升人才吸引力的必經之路。

  春節過後,脈脈“先看點評,再找工作”的廣告已經在各地鋪開。如同職場版“大眾點評”,脈脈上線了多個維度的“職得去”榜單,意在通過真實得口碑幫助職場人更好地進行職業選擇,並強化職業選擇中真實有效信息的重要性。

  脈脈聯合創始人王倩透露,“社區內容和用戶口碑在職業選擇鏈條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這是脈脈區別於其它招聘平臺的優勢所在。脈脈內部正計劃2022年在JD、企業信息整合等方面繼續推出創新型産品,通過一站式整合企業‘PGC+UGC’信息讓職場人快速了解企業全貌,助力雙方有效建立互信關係。”

  寫在最後

  對於僱主來説,這是必須融入的新趨勢,也是正視自身問題、改變企業與員工相處之道的新起點。就像脈脈聯合創始人王倩所説,“企業必須學會賦予工作價值,將使命願景價值觀,和員工日常的工作綁定,使得工作能夠和個體成長掛鉤,讓員工和企業形成更深度的關係。”

  好工作的標準正在發生變化,人才招聘的價值時代也正在到來。

責編:馮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