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12月16日,廣西民族博物館和上海紡織博物館共同在南寧舉辦“格物致知”研學體驗活動,為南寧市沛鴻小學和紅星學校的50多名師生打開了一個奇妙的未知世界。
研學活動吸引同學們積極參與 供圖 廣西民族博物館
“請問,你們知道圖片上的建築有哪些地方用了纖維嗎?”臺上講師話音剛落,台下的學生就踴躍舉手,一名女同學獲得回答機會,她自信地走上講臺,一邊用手指出,一邊説:“水立方的外層膜就是一種新型纖維材料。”“回答得很好。”講師給予了女同學肯定。
據了解,“格物致知”研學體驗活動是上海紡織博物館的品牌研學活動,由纖維微觀世界探秘講座、科學實驗兩部分組成。該館高級工程師段玲以遠古先民“食其肉,寢其皮”的生活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介紹動物纖維的特點,並結合科學實驗,帶領學生分析觀察織物的奧秘,親手製作動物纖維標本,探秘動物纖維微觀世界。
研學課程生動有趣,同學們積極參與 供圖 廣西民族博物館
“同學們在研學課堂上眼、手、腦並用,既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也增強了動手能力。這種沉浸式體驗的教學活動深受學生歡迎,非常有效。”南寧市沛鴻小學校長蔣修禧表示,學校很重視研學教育,以後還會與廣西民族博物館共同開展相關活動,讓同學們在社會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
活動現場,上海紡織博物館還帶來了“纖維微觀世界探秘展”。該展覽共10個板塊,圖文並茂地展示了纖維的神秘微觀世界,盡顯大自然的神奇。該館還向南寧市沛鴻小學和紅星小學贈送了顯微鏡等教研用品。
圖片展向大家展示了纖維的神秘微觀世界 攝影 藍彬彬
廣西民族博物館社會教育部主任梁燕理介紹,廣西民族博物館與上海紡織博物館此前多次合作舉辦展覽,有良好的合作基礎。雙方作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在中小學生研學教育領域均開發了系列課程,為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資源提供了良好平臺。今年11月,廣西民族博物館赴上海紡織博物館開展研學交流活動,為上海的小學生們帶去了一場壯族拼布體驗活動。(文 藍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