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羅城:非遺有活力 旅遊添魅力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6-01 11:14:07

廣西羅城:非遺有活力 旅遊添魅力

仫佬族群眾舉行搶粽粑比賽。

廣西羅城:非遺有活力 旅遊添魅力

仫佬族舞草龍。

廣西羅城:非遺有活力 旅遊添魅力

展示土布製作技藝。

  本報記者 廖慶淩  通訊員 韋如代 文\圖

  本報羅城訊 “我們把非遺文化與旅遊結合起來,推動旅遊業的發展,1—4月,累計接待遊客64.2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消費7.69億元,旅遊産業快速回暖。”5月31日,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羅城在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挖掘整理、傳承保護的同時,注重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産,發展非遺文化産業,讓非遺文化産生經濟效益,助力鄉村振興。

  挖掘整理,盤活非遺文化資源。為了摸清非遺家底,該縣組織專業人員對全縣非遺資源進行普查,挖掘、蒐集涵蓋民間文學、民俗、遊藝、民間音樂等10大類1015項非遺項目線索,並積極做好非遺保護項目的申報工作,目前該縣有縣級以上(含縣級)非遺項目83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仫佬族刺繡技藝)生産性保護示範戶1個,仫佬族刺繡技藝、仫佬族土布染制技藝、仫佬族煤砂罐製作技藝3項列入第一批自治區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項目。同時,積極命名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獲得認定的有國家級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人、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3人。

  傳承保護,非遺文化代代相傳。該縣加強非遺文化傳承基地、場館建設,先後建成仫佬族依飯節和仫佬族刺繡技藝傳習基地、仫佬族刺繡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仫佬族土布染制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仫族舞草龍傳習所、仫佬族煤砂罐製作技藝傳習所等非遺傳習平臺,支持非遺傳承人利用這些平臺開展傳承活動。該縣還組織舉辦了4屆仫佬族依飯文化節,每年利用春節、壯族“三月三”、文化和遺産自然日、中秋節等節日,組織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傳承系列展示。錄製了《仫佬族煤砂罐製作技藝》《仫佬族舞草龍》等非遺宣傳片在廣西電視臺展播,擴大了民族文化的影響力。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仫佬族搶粽粑、仫佬竹球已成為各中小學運動會、節慶日的主要活動項目之一。

  開發利用,發展非遺文化産業。該縣注重對非遺文化的開發利用,對一些群眾基礎好、有市場前景的傳統技藝,通過政策幫扶、資金補助、提升産品附加值等措施,進行開發性保護,仫佬族刺繡服裝廠、仫佬土布染制廠、葡萄酒廠、米粉加工廠等非遺産業應運而生,一些非遺産品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産業,一些民間藝人依託非遺産業成為當地依靠技藝致富的示範戶和帶頭人。該縣還強力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在棉花天坑、石圍古村、米椎林度假區、水上相思林等景區融入仫佬族歌舞、戲曲、音樂、傳統體育競技等傳統民族文化,促進旅遊業發展。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